投票
标题:世界遗产目录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6.克罗地亚:波雷奇历史中心的尤弗拉西苏斯大教堂建筑群
  

   中文名称:波雷奇历史中心的尤弗拉西苏斯大教堂建筑群
    英文名称:The?Episcopal?Complex?of?the?Euphrasian?Basilica?in?the?Historic?Centre?of?Porec
    国  家:克罗地亚
    所?属?洲:欧洲
    编  号:555.3-004
    1997年根据文化遴选标准C(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报告
    在波雷奇的宗教建筑群是基督教徒于四世纪初建造的,它们是此类形式中保存得最完整的。长方形的大教堂、正厅、洗礼池和主教殿是宗教建筑的突出的代表,同时长方形的大教堂本身还以其特殊的风格融合了古典与拜占庭式的组成部分。
    波雷奇是一个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的小城镇,具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迹。这些遗迹包括建于公元6世纪的尤弗拉西斯大教堂、内普丘思庙宇以及罗马风格的房屋等等。同时,这个城镇也有美酒、美味火腿、香酥干酪和橄榄油等各种美味食品。波雷奇的体育运动很多,达70多种。它有165个网球场遍布在海滨地区。还有很多有名的酒吧、夜总会、迪斯科舞厅和餐馆。当然,也有很多供游人使用的野营地、旅馆、公寓和海滨,这些都给游客带来了愉悦的夏日假期。如果组团旅游的话,游客们还可以去威尼斯、布留尼岛和普拉市等地参观。
    公元前2世纪,罗马城堡就建在现今波雷奇城镇所在的半岛上。在奥克塔维安的统治下,它得以建为一座城市。在公元1世纪,宣布成立了克罗尼亚?尤利亚?帕伦蒂厄姆。罗马帝国崩溃后,它的统治者走马观花似的更换:哥特人、拜占庭人、弗兰克人。在公元6世纪,奥多阿卡尔人和克罗阿特人侵入了这片土地,并且在公元620年就已经定居在波雷奇附近。几个世纪后,伊斯特里亚和波雷奇为隆巴第、弗兰克所统治。威尼斯统治了500年,然后是拿破仑和奥地利,此时的波雷奇已经成为伊斯特里亚的首都和州议会的位置所在地。
    伊斯特里亚有25年时间为意大利统治,最终在1943年统一为克罗地亚。
    尤弗拉西斯大教堂建筑群的建立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建于基督主教统治时期,位于古代岛屿城市历史中心波雷奇的东北部。这个构造复杂的建筑体主要是一个有着三翼的教堂和门廊及八边形的洗礼堂和主教宫等。后来,还加建了不少的建筑物。在公元13世纪加建了教区牧师住宅,在公元16世纪建立了一个钟塔,在公元17世纪和公元19世纪建立了两个礼拜堂。大教堂半圆形的后殿非常引人瞩目,它那以人物形象为内容的马赛克艺术装饰与在拉韦纳的圣伊塔尔教堂里的马赛克艺术一起成为欧洲最令人注目的马赛克艺术的典型。
  --------------------------------------------------------------------------------
  世界遗产【巴尔干西部篇】之塞尔维亚和黑山(前南斯拉夫)
  前南斯拉夫(黑山):科托尔的自然保护区和文化历史区
  

  

  

  中文名称: 科托尔的自然保护区和文化历史区
    英文名称: Natural and Culturo-Historical Region of Kotor
    国家: 南斯拉夫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79
    批准标准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 (II) (III) (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科托尔建立于公元7世纪,历史上是一座有名的贸易与航海城市。科托尔位于达尔马希亚海岸上,巴尔干半岛边缘,杜布罗夫尼克东南50公里处,它处于深海湾的前部,该海湾被分成四个大的内湾并且高耸着陡峭的奥里坚山和洛夫琴山。
    城市历史:
    7世纪,塞族人入侵了该地区。自从公元前1世纪以来该地区被称为麦西亚省,科托尔就是在罗马人的阿克鲁维乌姆(Acruvium)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尽管崎岖的地势造成相互隔绝,但是一些共同体还是联合起来形成了首批塞族城邦,11世纪泽塔(即蒙特尼哥罗)的情形正是如此。位于此城邦的科托尔曾经连续地被保加利亚人和马其顿-保加利亚宗主国以及拜占庭帝国所统治。自从9世纪以来,塞尔维亚被基督教化了。在王朝的统治下,塞尔维亚从拜占庭帝国统治下获得解放并于1180年独立。塞尔维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尽管科托尔较为隔绝,但是它还是如同其他的海岸城市一样,成为一个活跃的贸易中心。科托尔建造了大量的教堂和修道院。塞尔维亚从1331年开始不断扩张领土并且在1355年达到了顶峰时期。13和14世纪也是塞尔维亚艺术的黄金时代。1389年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为土尔其所控制并且成为奥斯曼土耳其的一部分直至19世纪。尽管比其他地区少一些,但是塞尔维亚的城市还是承担了这种控制所带来的负担。在1814至1918年间,科托尔成为奥匈帝国的海军基地。从那时起,其居民从未丧失其与海洋的联系。
    城市结构:
    位于多山景区的科托尔小城,尽管自从中世纪以来遭受了地表剧变,但还是保留了中世纪的痕迹。除了城墙和大门构成了该定居区的第一个遗迹之外,许多罗马-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教堂、教堂和宫殿)表明了科托尔过去中世纪时期的罗马、拜占庭、以及巴尔干和西欧痕迹。科托尔自然和文化历史中心由海湾边上的许多遗迹构成。这些遗迹因其精心选择的地理位置和在城市中的布局而具有独特的价值。科托尔及其邻国曾是该地区连续数个世纪的创造之地。科托尔为画家和银匠而设立的学校及其建筑学对亚德里亚海岸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海湾地区这些城市的成功合并,其遗迹和文化财产的数目、质量和多样性,加上其独特可靠的保护,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整体效果。科托尔和佩拉斯特是关于小城市规划的最具特色的并得到可靠保护的证据之一。
    评价:
    这个位于黑山的亚得里亚海岸的天然海港是重要的艺术和商业中心,那里有著名的石工术和肖像学校。在四座罗马式教堂里和城墙中有大量的纪念碑,在1979年的一次地震中被严重毁坏,之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此城恢复了原貌。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2.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斯塔里斯和索泼查尼修道院
  

  中文名称: 斯塔里斯和索泼查尼修道院
    英文名称: Stari Ras and Sopocani
    国家: 前南斯拉夫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79
    批准标准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届会议报告。
    543-003
    这个地区位于拉什卡河附近,新帕扎尔城市的广大地区。整个地区代表中世纪塞尔维亚人的核心地区,一系列的纪念物和古老的村庄说明了这里有组织的生活的历史、精神和艺术上的连续性。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建筑成就和艺术作品,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与塞尔维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建筑和艺术作品里包括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斯图波维和索泼查尼修道院、坐落于塞贝切沃河和拉什卡河交汇处的城堡遗迹以及其他的考古遗址等。建于土耳其统治时期的新帕扎尔古城的核心地区和许多传统的教堂建筑是这一地区生活连续性的明证。
    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名列塞尔维亚最古老的中世纪宗教建筑的名单之中。做为主教区的阅历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这个修道院自从在什特凡内马尼亚王子生命中最关键的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后就具有了特殊的重要性。什特凡王子洗礼仪式,反对异教徒的委员会,斯特凡王子的加冕典礼都发生在这里。建筑的设计是基于带有一个圆顶屋的圆形的方案,这种设计方案在现代还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已经添加了新的造型和许多新的成分(一个画廊、环形的中央广场、后来被一个邻近的不规则建筑分割开)。三层残存的壁画碎片大约绘制于公元9-10世纪和12世纪初,墓碑建于17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
    斯图波维修道院位于小山的顶上,代表着新帕扎尔全部的特征。整个建筑群包括圣乔治教堂、餐厅、修道士居住的住宅、水箱和带有塔楼的围墙。修道院建于1168-1172年,教堂本身有点西方、罗马式风格,壁画是最好的拜占廷传统风格。1282-1283年之间位入口处的城堡被用来作为德拉古廷国王的礼拜堂和陵墓,里面装饰着描述历史事件的壁画。在1960-1982年之间针对整个建筑群的大规模的考古和修复工作展开了。
    索泼查尼修道院位于拉什卡河的河谷中,也就是古老的拉什卡地区-中世纪塞尔维亚的中心地区。索泼查尼教堂是三位一体的教堂,修道院教堂供奉“基督三圣”。在中世纪时期它是一个繁盛的修道院,有100多名僧侣。教堂内部壁画是拜占廷绘画中最感染人的作品之一。它是天才画家的杰作,巧妙的色彩搭配、娴熟的绘画技巧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壁画完成于1265年,他是极具和谐和优美特点的典型风格的代表作。乌罗什一世国王索泼查尼根据他的祖先的风格-古老的拉什卡 建筑传统捐资修建了这座教堂。14世纪初的时候,在修道院教堂前面增加了一个带有尖塔的外部开放的画廊。
    修道院建筑群现在仍然被厚厚的围墙包裹着。教堂同时也是皇家的陵墓。"科索沃战役" 后,索泼查尼教堂被土耳其人焚毁,教堂被严重的破坏。重建工作相继在15世纪、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展开,索泼查尼修道院的修道生活又重新繁荣起来。1689年土耳其人又一次焚毁了教堂,经历此次重创后,教堂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以恢复元气,此前一直荒芜着。此后的30多年中一直作为女修道院,1996年阿尔泰米主教引见了一位年轻的兄弟到索泼查尼修道院,这位新来的兄弟现在正活跃地为重建修道院、复兴这个中世纪重要的庙宇的精神而工作。
    评价:
    斯塔里斯的郊区是塞尔维亚的第一个首都,这里有一群著名的中世纪纪念碑、城堡、教堂和修道院。索泼查尼修道院是西方文化和拜占坦世界相结合的标志。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3.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斯图德尼察修道院
  

  

   中文名称: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
    英文名称: Studenica Monastery
    国家: 前南斯拉夫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86
    批准标准
    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0届会议报告。
    543-005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位于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南部,距离兰科维切沃市西南约27公里处,地处一座小山上,站在修道院上,正好可以俯瞰斯图德尼察河流由此地穿流而过。
    修道院的主教堂是圣母大教堂及其后来增建的拉多斯拉夫国王的教堂前厅部分。其它的教堂包括:一向以“国王教堂”著称的圣乔基姆和圣安妮教堂,圣尼古拉斯,圣约翰,圣乔治和圣德梅特尔等教堂的遗迹。中世纪的餐厅中安放着11张大理石制成的圆桌。在城墙的外面,林立着一些于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修建的较小的教堂。
    修道院是塞尔维亚大公(后来成为一个僧侣)斯特凡?纳曼亚于1183年创建的,这些由石头和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建筑群的周围是几座城堡围起来的城墙。后来斯特凡?纳曼亚的儿子对这个修道院进行了扩建,使其成为纳曼亚王朝的墓地。在修道院的围墙内,除了原有的教堂外,又修建了一些内部教堂。斯特凡?纳曼亚的儿子还请来了希腊最好的艺术家,将圣母教堂全部用精美绚丽的壁画装饰起来,国王教堂的内部也全部都是用壁画装饰着。除此,几乎所有的殿堂内都装饰着漂亮的大理石雕刻和精致的壁画,而其中最著名的是取自1314年完成的著名的圣安娜和圣约阿西姆壁画以及“国王教堂”中的《圣母玛丽亚的分娩》壁画。圣母玛丽亚教堂的壁画(1208-1209年)显示了描绘人物表情和空间的新方法,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3世纪末期,意大利画家契马布埃、杜乔和乔托的作品就是起源于这种绘画的新意识。
    几个世纪以来,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一直作为塞尔维亚最重要的历史文物保护中心。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遗产目录。
    评价: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创建于12世纪晚期,也就是由中世纪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创建者――斯特凡?纳曼亚大公在退位之后不久创建的,这个修道院是塞尔维亚地区最大、最富有的传统修道院。修道院中的两座主要纪念碑、圣母大教堂及国王大教堂都是由白色的大理石建造成的,同时这些建筑物中还真实的收藏了13世纪和14世纪时期的拜占廷艺术绘画。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4.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中文名称: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 Durmitor National Park
    国家: 前南斯拉夫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80
    批准标准
    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543-004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于拉什卡河谷,在新帕扎尔市较大的地区中。该地区即中世纪塞尔维亚的核心,当时,塞尔维亚烦透了拉什卡这个名字,因为它只代表整个地区。一系列的纪念物和旧式村庄表明过去的历史、精神和艺术在这个井然有序的生活中继续着。建筑物及艺术方面的无价原始艺术珍品跟塞尔维亚历史中几乎整整两个世纪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圣彼得保罗教堂和朱尔杰维斯图普奥维修道院及索波查尼修道院,塞贝切瓦河和拉什卡河汇合处的堡垒遗址以及其他的考古遗址。这些建筑物都是这样的。新帕扎尔的旧核心和其它的东正教教堂,是在土尔其统治下建立的。它们表明过去的生活在这个地区已经延续下去。在公元9世纪至16世纪,西南的教堂发生了多次爆炸,由于圣彼得保罗教堂离它最近,所以直接受到了威胁。例如5月30日在新帕扎尔离圣彼得保罗教堂最近的地方在白天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事件。
    圣彼得保罗教堂在塞尔维亚是最老的中世纪宗教遗迹。正如一个主教所言,早在公元10世纪就提到它了。由于它在斯特凡涅曼扎国王生活中发生的关键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这个教堂对于塞尔维亚的历史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斯特凡涅曼扎国王是在这儿受洗礼的,政务会是在这儿组织反对异教徒的,也是在这儿把王位传给了儿子斯特凡的。建筑的设计是基于一个有着圆屋顶的圆形平面图,直到如今,这种圆屋顶还占据了统治地位。然而,后来改建了它,并加进了许多新的建筑(一个画廊,一个圆形中殿,后来还有一些不规则的附属建筑)。保存下来的断断续续的三层壁画可以追溯到公元9-10世纪和12世纪初。纪念碑的墓石则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到19世纪。
    朱尔杰维斯图普奥维修道院位于一个小山的顶部,可以俯瞰新帕扎尔的全景。这个修道院是斯特凡涅曼扎国王捐建的。整个修道院结构很复杂,它包括:圣乔治教堂,食堂,修道士住所,水库以及四周有塔的围墙。它是在1168年-1172年建成的。教堂本身有点西方罗马式的风格,壁画则是科姆内恩风格中最好的拜占庭式。在1282年-1283年,门塔改建成了小礼拜堂和德拉古廷的陵墓。用描述历史事件的壁画来进行装饰。在1960年-1982年,大规模的考古和修复工作在整个复杂的教堂中展开。
    索波查尼修道院中圣三主一体教堂的壁画是拜占庭油画中最令人瞩目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最有才华的油画家绘制的,对颜色的使用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以及他那完美无缺的制图术。这些壁画绘制于1265年,它们是古典风格中的精品,有一种特殊的和谐美感。索波查尼国王乌洛什一世按照他祖先的风格-旧拉什卡式建立了他的捐赠物。在14世纪初,在外部建了一个教堂前廊,同时在修道院教堂前面还加了一个尖塔。
    索波查尼修道院位于拉什卡河谷,在雷斯古区,这儿原是中世纪塞尔维亚国家的中心。在中世纪,索波查尼修道院是相当繁荣的,有修道士100多人。修道院由一道很厚的墙围起来。教堂也用作皇家陵墓。在与科索沃进行了一场战争后,索波查尼修道院被土尔其人给放火烧了。即使里面的教堂也遭到了严重破坏。从15世纪到16世纪末期,对索波查尼修道院进行了重建。在17世纪初,索波查尼修道院再次繁荣起来。在1689年,土尔其人又烧了修道院,索波查尼修道院便一直荒废到1960年代。又过了30年,在1996年主教阿特麦重新建设了该修道院,并把它作为女修道院。他还将一个年轻人组成的修士会带到了索波查尼。如今新的修士会正活跃在这个重要的中世纪圣地上。
    评价:
    杜米托尔是一座美丽绝伦的天然公园,它由冰河形成,分地上地下河。沿塔拉河峡谷行走,可以看到欧洲最深的峡谷,在浓密的松林中点缀着清澈的湖水,隐藏着大面积的特色植物。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5.塞尔维亚和黑山 德卡尼修道院
  中文名称: 德卡尼修道院
    英文名称:Decani Monastery
    国家:塞尔维亚和黑山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2004
     德卡尼修道院位于Prokletije山的山脚、科索沃和梅托希亚省的西部,由14世纪中期的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德坎斯基所建造。德卡尼修道院反映出拜占庭—罗马在建筑领域最后的重要阶段,也是中世纪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教堂。
    德卡尼修道院拥有保存异常完好的拜占庭时期的油画,这些讲述超过1000个圣人的油画几乎覆盖了教堂的整个内部。修道院还有众多的罗马式雕刻,受到很好保护的独创的大理石地面,以及内部的家具装饰、建于14世纪的东正教圣像间壁等。
  --------------------------------------------------------------------------------
  世界遗产【巴尔干西部篇】之阿尔巴尼亚
  1.阿尔巴尼亚:布特林特
  

  

  中文名称: 布特林特
    英文名称: Butrint
    国家: 阿尔巴尼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92
    批准标准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1999年进行了延扩,1997年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第21届、第23届会议报告;1998年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布特林特城是古阿尔巴尼亚国领土的一部分,它位于国内的高地上,为浓密的植被所覆盖,受到了大自然和古代居民所修建城堡的双重保护。
    尽管如此 ,这些保护并未能使它与世隔绝,在离科福岛不到十公里远的地方,布特林特通过维崴维运河(自布特林特湖流向爱奥尼亚海)与地中海相连。临海靠湖、气候宜人、优美的田园风光,这些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古代的建筑师充分利用这些优点,把布特林特建成了古代重要的海运、商贸基地,到公元前四世纪,布特林特 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人口达到了10000人。仅从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城堡一项就可以使人想象到它当时的经济和军事发展潜力。
    建于山顶的卫城为雄伟的石头墙所环绕,石墙的有些地方高两米,宽三点五米。圆形剧场见证了城市的昌盛,剧场拥有25行座位,能容纳1500名观众。剧场位于卫城山脚,为两座神庙所环绕,其中一座是纪念阿斯克勒匹俄斯(古希腊药神)而修建的。大约有三十篇碑文雕刻在神庙的西侧,另外,还在一座塔上发现了大约一百篇碑文,这些碑文大多是以解放奴隶为主题。一系列的发掘使许多的文物重见天日,如圆盘、花瓶、陶瓷蜡烛台,还有雕像,其中包括“布特林特神”,它那近乎完美的造型似乎成了古希腊人心目中理想的形体美的化身。
    几个世纪以来,城墙一直忠贞地保卫着布特林特城,但它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在公元前二世纪,古罗马军团在亚德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海岸登陆,在强攻下,这些巨大的城墙失去了它的功效。
    在罗马人的统治下,布特林特城渐渐地衰退了。尽管如此,在奥古斯都(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的尊称)统治时期修建的三处巨型喷泉、三处公共浴室、用马赛克装饰的体操馆,这些都证明了布特林特市并没有遭到完全的遗弃。奥古斯都亲自视察了古城墙的修复和新城堡的建造工程。
    基督教的传播给古城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基督教诞生早期,城里矗立着两座大教堂和一座洗礼堂,建筑的大厅内排成同心圆状的十六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主厅顶,马赛克组合成的动物图案装饰整个地面,这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漂亮的建筑。发生在十一世纪的游牧民族的入侵,1153年毁灭性的地震,大量地下水的侵入,以及随后发生的瘟疫使得居民逃离,城市衰亡。布特林特市在一副荒凉中被渐渐地遗忘了。
    在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时期(公元15世纪到20世纪)城市仍然沉寂,地下水蔓过了城市的地表,繁茂的植被使得这片遗迹不为人知。
    直到二十世纪初,意大利考古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发掘活动,先是右苟里尼,随后是他的同胞P.马克尼和D.穆斯特里。在1928年至1941年间,地表被清理了一遍,古城遗迹终于重见天日了。在阿尔巴尼亚解放以后,阿尔巴尼亚考古学家开展了更多的发掘活动,古城堡、卫城、古集市、神庙、公共浴室以及私人住宅纷纷出土。在考古学家神奇的工作下,古城几乎完整无缺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覆盖在布特林特表面的泥土和植被使它棉遭自然界的侵蚀和人类的破坏。新出土的古城的文化意义已超越国界,渊源流长,1992年布特林特城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这足见其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
    由于1997年初国内骚乱中遗址博物馆被抢劫,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此遗址长期缺乏适当的保护和管理感到忧虑,于1997年把布特林特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评价:
    布特林特占据科孚海峡和布特林特湖之间的小半岛。自史前时代就有人类聚居。它先后成为希腊殖民地,罗马人的城市和主教管辖区,随后是拜占庭统治的繁荣时期,接着又被威尼斯人占领。城市在中世纪晚期被遗弃成为荒泽。现存的考古遗址展现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风貌。1999年被评为遗产的遗址界限再次扩展,不仅包括古希腊至古罗马时期的围城(近16公顷),而且增加了184公顷周边地区,这样更有利于保护这个遗址。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2.阿尔巴尼亚 吉诺卡斯特城
  中文名称: 吉诺卡斯特城
    英文名称:Museum-City of Gjirokastra
    国家:阿尔巴尼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2005
   吉诺卡斯特城, 在Drinos 河谷在南阿尔巴尼亚, 是一个保存良好的镇的一个罕见的例子, 由庞大地产的农夫修造。 13 世纪城堡提供镇的重点以它典型的塔房子。 巴尔干地区的特征, 吉诺卡斯特包含kule 一系列的卓著的例子, 结晶在17 世纪的类型大厦。 但吉诺卡斯特 并且以有些精心制作的例子为特色从早期的19 世纪。 kule 有一间高地下室, 一楼用于冷的季节, 并且二楼为温暖的季节。 内部以富有的装饰细节和被绘的花卉样式为特色, 特别在区域为访客的招待会被预留。 镇并且保留义卖市场, 18 世纪清真寺和同样期间的二个教会。
  --------------------------------------------------------------------------------
  世界遗产【巴尔干西部篇】之马其顿
  马其顿 奥赫里德地区历史遗迹及其自然景观
  

  中文名称:奥赫里德地区历史遗迹及其自然景观
    英文名称:Ohrid Region with it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Aspect and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国家: 马其顿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79
   位于奥赫里德湖岸(从1979年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奥赫里德镇是欧洲最古老的人类聚集地之一,建于7-19世纪,它拥有大多数古斯拉夫人的修道院和八百多幅拜占廷风格的画像。这些画像出自于11-14世纪末,它们被认为是世界上除了莫斯科托里托拉可夫(Tretrakov)画库之外最重要的收集。
    
    奥赫里德自然历史文化区的人类居住史可以追搠到公元4世纪希腊征服该地之前,那时伊利里亚人就定居在此。
    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哈尔施塔特时代)都有人住在这里。历史中心位于马其顿西南部奥赫里德湖畔,海拔700米,四周群山环抱。奥赫里德湖一部分属于相邻的阿尔巴尼亚。
    奥赫里德就座落在湖边山坡上,附近有斯特鲁加小镇。历史上该历史中心是宗教、文化和防御中心。历史渊源:历史中心原名里尼多斯,之后以奥赫里德闻名于世,在收归罗马帝国之前是一个希腊城邦。
    公元前2世纪。奥赫里德成为通过艾哥纳蒂亚从陆路连接亚德里亚海沿岸地区和爱琴海地区的重要中转站。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并入拜占庭帝国。4世纪时奥赫里德成为主教中心,从此有好几个世纪奥赫里德一直是基督教的中心城市。6世纪和7世纪间,斯拉夫人从北方拥入此地定居下来,奥赫里德成为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文化中心。到公元10世纪,斯拉夫圣徒西里尔和美多乌斯的二位门徒来到该城,使奥赫里德和周围地区变成传教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中心。他们修建了两所修道院,包括奥赫里德的克莱门特修建的圣潘特莱捷门修道院。同一时期,奥赫里德成为塞缪尔沙皇的斯拉夫帝国大都会和大主教中心。塞缪尔统治时期,旧城堡得以修整;1018年拜占庭恢复统治时再次进行了重修。1204年奥赫里德被保加利亚占领,之后,1334年又被塞尔维亚人占领,从1394年直到1912年置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
    城市结构:
    紧密修建在城墙内的奥赫里德旧城,庄严的要塞占据了显要位置。其气势压倒了附近占地700平方米、绘满壁画的早期基督教大教堂。狭窄曲折的街道和林荫路组成的中世纪城市布局完好地保留下来。奥赫里德的宗教建筑在城市风景中非常突出。其中有早期的长方型教堂、修道院、中世纪教堂;充满11世纪壁画,延展400平方米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的杰作。17至19世纪建成的刷成白色的房屋,每一座都沐浴在阳光下并且望得见奥赫里德湖。古城中可以发现无数史前遗迹。
    
  --------------------------------------------------------------------------------
  世界遗产【巴尔干西部篇】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莫斯塔尔旧城和旧桥地区
  

   中文名称:莫斯塔尔旧城和旧桥地区
    英文名称:Old Bridge Area of the Old City of Mostar
    国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2005
    莫斯塔尔旧城, 跨过Neretva 河的一个深谷, 显现了出在第15 和16 世纪作为边境镇和在Austro 匈牙利期间在第19 和20 世纪。莫斯塔尔最长期为人所知为它的老土耳其房子和老桥梁,Stari, 在之后它被命名。在1990 冲突, 然而, 大多数古镇和老桥梁, 由显耀的建筑师, Sinan 设计, 被毁坏了。老桥梁最近被重建了并且许多大厦在老镇被恢复了或被重建了以一个国际科学委员会的贡献由UNESCO 建立。老桥梁地区, 与它的前无背长椅, 东部无背长椅, 地中海和西欧建筑特点是多文化都市解决的一个卓著的例子。莫斯塔尔被重建的老桥梁和老城市是和解, 国际合作的标志和的不同的文化, 种族和宗教社区共存。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世界遗产【巴尔干东部篇】之罗马尼亚
  1.罗马尼亚:多瑙河三角洲
  

  

  中文名称: 多瑙河三角洲
    英文名称: Dnube Delta
    国家: 罗马尼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91
    批准标准
    1991年根据遗产遴选标准N(III) (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无论科学家认为多瑙河三角洲只有7,000年的历史,还是昨天才诞生,都无关紧要。在游客眼里,三角洲是被众神遗忘的角落,那里水土交融而又不为人所觉察,那里的一切--河流、海洋、泥沙--都呈黄褐色。在它3,500平方公里的辽阔区域内……说不清哪里哪里是波浪的尽头,哪里是河岸沙丘的源头。这种疑问一直萦绕在人的脑际,伴人沿100公里宽的河流而下,直至黑海。
    然而,多瑙河挟带的固体物质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吞食着海洋。固体物质上面杂草丛生,覆盖着片片白花,但若前去采摘,定会掉进水里。你或许认为可以看到泡沫,但进入眼帘的却尽是沙子。一天夜里,由于芦苇漂流形成了长达几公里的岛屿,使我们无处泊船。动物也会犯同样的错误,我曾看到它们在宽阔的冲积河谷中落水身亡。
    三角洲是一个仍在形成中世界,它散发着海草、湿土、飞鱼和鲜鱼子酱的蛮荒气味。
    没有迹象表明曾有人在此生活,也没有写下自然环境的历史痕迹,它们依然我行我素地执着前行。除了时空无限外,我们无需理解任何东西。
    对多瑙河三角洲的这一描述,可追溯到1936年,除了无时不在变化的数字外,它依然真实如初。现在,三角洲的总面积已超过5,500平方公里,多瑙河河长2,850公里,平均流速每秒6,500立方米,挟带的淤泥每年约有两亿吨。作为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的最大河流,它的汇水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它流经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乌克兰,欧洲中部和东南部、奥地利、德国以及匈牙利的河流都汇集其中。
    一、圣水
    对生活在多瑙河中下游的古人来说,多瑙河是一条神圣的河。武士外出征战,先要用河水净身,并向它献祭,尤其是罗马皇帝图拉真,对它更是感激涕零,因为在公元二世纪罗马军队征讨生活在多瑙河平原和喀尔巴阡山的达契亚人时,多瑙河曾施惠于他。在罗马图拉真的石柱上,多瑙河被描绘成一个长着胡须的巨人。图拉真是第一个踏着石桥渡过多瑙河的人,该桥为大马士革的建筑师阿波洛多鲁斯于公元105年所建。
    古希腊人认为多瑙河三角洲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地区,根据季节的不同,为多瑙河七条、五条或三条支流所束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瑙河至少有四个出海口被淤泥堵塞,从而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淡水水道和湖泊,由漂浮或固定的岛屿将它们与大海分开,岛上长满芦苇和树木,如白杨、栎树、柳树和桤木。
    多瑙河水通过三条支流注入黑海,从北向南,分别是基利亚河、苏利纳河和斯芬图格奥尔基河(圣乔治河)。这些名字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基利亚意为“僧侣的密室”,苏利纳意为“水道”或“管道”),追溯到中世纪的意大利人,更确切地说,是热那亚人在那里的存在,他们的庇护人是圣乔治。同位于更南端的伊斯特里亚河一道,先是交易站,后是城市,就建在这些河流上,船只满载咸鱼和熏鱼、谷物、蜂蜜、毛皮和奴隶,从这里驶向希腊和意大利。
    对古代的水手来说,多瑙河水流入的黑海,即古代的Pontus Euxinus,标志着已知世界的终极。多瑙河上狂风不断,水深浪急,水手们往返其间,直到12月6日,即水手的庇护神圣尼古拉的庆典日,航行才告一段落。那时,多瑙河水甚至海水往往已开始封冻,直到复活节时才重新出航。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二、鸟类岌岌可危
    传说,多瑙河三角洲中心地带的Peuce(希腊语“白杨”)岛曾被一个神秘的王国所占领,居住在那里的要么是亚马孔人,要么--更符合历史实际--是日耳曼血统的部落。在多瑙河河口外有一座Leuce(希腊语“白色”的)岛,现名斯内克岛,属俄罗斯所有。根据希腊神话,它是通向西天的入口,也是祭拜阿喀琉斯的地方,据说他一直在此避难。
    同古时候一样,多瑙河三角洲现仍是每年从欧洲中部和北部迁往地中海的候鸟的落脚点。现有记载的鸟类已达300多种,其中176种在那里繁殖,有鸬鹚(3,000对)和倭鸬鹚(2,500对,占世界总数的61%),鹈鹕(2,500对,与古北区繁殖鸟的50%),287,500只红肚鸭、白鹭以及各种各样的食肉鸟,其中包括几对稀有的白尾鹰。湿地燕鸥群更是引人注目。
    在漂浮岛上可发现水獭、鼬和水貂。鱼是多瑙河三角洲和湖泊的另一个财富来源:现已发现60多种鱼,其中45种是在多瑙河及其支流中土生土长的鱼,另外15种为海鱼。有些鱼,如鲟,产卵时逆流而上,到河的上游产卵,它们的卵可做鱼子酱,而有些鱼,如鳝鱼,而顺流而下,到海中产卵。
    然而,在过去的50年左右,多瑙河--三角洲上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芦苇床--的动植物一直遭受污染的威胁,现已造成很大破坏。捕鱼量急剧下跌。1989年,勉强捕鲟20吨,仅是一个世纪前的2%。仅在过去十年中,就有五种鸟消失,八种鸟数量减少,27种变得稀有,18种濒临灭绝。
    这一严峻形势主要是由于多瑙河三角洲脆弱的生态系统日益失衡而造成的。造成失衡的因素有:湖泊和运河(如布勒伊拉湖和卡拉奥尔曼运河)的干涸和疏浚;在一个面积为420平方公里的区域引进农业,尤其是种植玉米,现已证明,能生长庄稼的土地还不足半数;拓宽运河,使之能容纳1984年开挖的多瑙河-黑海运河所不能通行的大型远洋船只;以及用重型机械集中收割芦苇,以便为造纸厂和纤维素厂提供原料,如三角洲上游的克勒拉希的工厂。
    三、保护的日益加强
    此外,多瑙河水的污染也急剧增加。许多工厂和农工联合企业将磷酸相加、硝酸盐、油渣、汞和杀虫剂倾倒进多瑙河及其支流。城市排水沟则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进多瑙河,废水排放引发疾病的流行,如猪瘟、乙型肝炎和霍乱。
    在河的另一端,黑海的情况同样也不太妙:1960年捕到的鱼种中80%(26个中有21个)现已消失,而且水中生命遭毁灭的趋势仍在继续。
    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当局(20%的三角洲在乌克兰版图内)对这一生态灾难的反应,仍是举棋不定,原因是缺乏资源。
    诚然,1990年停止了排水工程,1991年又将三角洲作为生物圈保留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在图尔恰成立了旨在研究和监测该地区的多瑙河三角洲研究所,可谓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但是,如想扭转当前趋势,则需国际社会的支持。1990年9月,由若干国际组织,其中包括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专家组成的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考察团,对三角洲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提出的建议至今尚未全部实施。不过,罗马尼亚于1993年通过了旨在加强三角洲保护的法律,朝着正确方向迈出了一步。为使远洋船只通过三角洲而实施的机械化芦苇收割和开垦工程已在逐渐缩小,为使新辟低地重新植树区得以自然恢复,也已制定了一项政策。
    三角洲还是人类的定居区,那里约有20,000人居住,主要是渔民。其中80%以上是利波瓦人,即由于受官方规定的宗教和沙皇迫害而来三角洲避难的信东正教的俄罗斯人。他们的人数已急剧减少,大约50年前有30,000人,目前已减少到12,000人左右。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多瑙河奔流直下,汇入黑海,形成了欧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不计其数的湖泊和沼泽哺育着300多种鸟类和45种多瑙河及其支流中特有的鱼类。
  2.罗马尼亚:别尔坦和它的防卫教堂
  

   中文名称: 别尔坦和它的防卫教堂
    英文名称: Danube Delta
    国家: 罗马尼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93
    批准标准
    1993年、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别尔坦位于特兰西瓦尼亚,喀尔巴阡山新月形地带之内,建在起伏的群山之间,山的斜坡上满是葡萄园和果园。
    别尔坦建在一座小山脚下,公元1283年已经存在,历史上起防卫和宗教功能。
    城市历史:
    在12和13世纪,匈牙利的国王们号召德国西北部的萨克森人到特兰西法尼亚的一部分地区拓殖并开发其矿藏。自从271年罗马皇帝奥里列阿斯统帅下的罗马军队撤出之后,该地区的城市生活就逐渐消失了。1397年,别尔坦获得了防御城市的地位,然后又得到了武装的权利,16世纪,路德教派的宗教改革获得了特兰西法尼亚的萨克森人的支持。现今的教堂建于16世纪且为14世纪的防卫工事所环绕。该地址上曾建过一座更早的教堂。为了抵抗土耳其的进攻,特兰西法尼亚的萨克森人按照能让其藏匿的方式,建造了环绕教堂的防御设施。在别尔坦,与教堂同时代的第二道围墙建于小山脚下,并且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期在该城的三面建造了第三道围墙。1572-1867年间,别尔坦是特兰西法尼亚的路德教主教所在地。现今仍有大量的主教墓碑。
    城市结构:
    别尔坦教堂在一座小山顶上。环绕着它的三道连续的防御设施构成了其防御体系,高楼和棱堡加强了该防御设施的能力。城市就在该防御系统的脚下发展起来。城市的棋盘式街道布局,由宽度不一的通往中央广场的街道构成,它在13世纪和19世纪间发展起来,今天依然保存完好。教堂为后哥特式风格,并且是城市及其防御设施的中心。发源于西欧和中欧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也有体现,可以分别追溯至16-17世纪和18世纪。教堂的砖墙以粗灰泥所涂并经油漆,某些结构是用石头建成的。建于16世纪和18世纪的大量建筑物都位于中央广场四周。带有顶棚的住房增加了整体的协调感。
    别尔坦城是特兰西法尼亚的萨克森人所建市镇的独特例子,它由都市建筑、大量早期房屋以及该地区保存最完好的防卫教堂所构成。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特兰西瓦尼亚村落和它的防卫教堂,展现出了一幅生动的图画,为南部特兰西瓦尼亚的文化景观增色不少。这些村落有着自己独特的土地制度、殖民方式以及农庄的家庭组织单位,这些特点使特兰西瓦尼亚村落独具特色,自中世纪后期以来,村落和它的防卫教堂一直完好的保存下来,是十三至十六世纪的建筑史上重要的插曲。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3.罗马尼亚:马拉暮莱斯的木构教堂
  

   中文名称: 马拉暮莱斯的木构教堂
    英文名称: Wooden Churches of Maramures
    国家: 罗马尼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99
    批准标准
    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542-007
    马拉暮莱斯地区位于国家的北部,坐落在马拉暮莱斯低地上,四周高山环绕。该地区突出的是那些未有变更的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风俗,民歌及舞蹈),还有极其精致的木刻。那些久负盛名的有着尖塔的旧式木结构教堂,显示出当时精湛非凡的建筑技术。例如那些在苏尔德斯蒂村庄(有一个53米高的尖塔)、罗扎夫莱亚和波格丹大公乡中的建筑。马拉暮莱斯农夫房屋的院墙的木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木门是有纪念意义的,它们象征着刻在上面的生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真实的木刻带。
    马拉暮莱斯的马拉谷以风景秀美而闻名,那些引人入胜的景点、民族艺术和建筑如房屋,纪念碑式木门、有很高尖塔的木制造构教堂,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马拉谷,如果你走进了一户农家,你会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民族艺术博物馆。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屋”。它有很多纹理,陶瓷制品和家用工具。所有这些都是木制的,并且非常有艺术韵味。
    在古泰关口(1109米),有一个“平特亚?维特亚祖尔”旅馆,旅馆附近是平特亚泉,泉水名字来源于从马拉暮莱斯放逐的格里戈雷?平特亚,他是一个1703年?711年间的起义英雄。从这儿,沿着路走,游客们可以去“克里斯塔科科苏卢伊”石(1438米)和古泰顶峰(1442米)。马拉好象是一个正在开放的民族艺术博物馆,房屋、木柱和带有马拉暮莱斯传统风格的木门会让游客们欣喜不已。马拉穆列什的木结构教堂包括:伯尔萨纳的圣母表述教堂布代什蒂的圣尼古拉斯教堂代塞什蒂的圣帕拉斯科瓦教堂勒德的圣母基督降生教堂普洛皮斯的圣天使教堂波耶尼勒伊塞的圣帕拉斯切韦教堂罗戈兹的圣天使教堂苏尔代什蒂的圣天使教堂
    总之,马拉暮莱斯的橡木结构教堂,是当地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东正教文化受哥特式建筑风格影响的代表之作,它的建筑材料别具一格,展示了艺术上的高超技艺及其日臻完善。
    评价:
    马拉暮莱斯橡木结构教堂,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八个教堂建筑物的不同方面。它的设计灵活,具有多变性,工艺绝伦,极具个性,教堂西端有高耸的钟塔,单层和双层的屋顶铺盖着鹅卵石。马拉暮莱斯橡木结构教堂是罗马尼亚北部地区重要的文化景观。
  4.罗马尼亚:奥拉斯迪山的达亚恩城堡
  中文名称: 奥拉斯迪山的达亚恩城堡
    英文名称: Dacian Fortresses of the Orastie Mountains
    国家: 罗马尼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99
    批准标准
    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542-006
    第一次提及巴尔干人的分支格特-达契亚人的人是希罗多德,并且希罗多德把他们跟公元前514年大流士-波斯国王的历险放在一起。格特-达契亚人的统治中心是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它在奥勒什蒂耶山上,如今他们当时的文化遗迹仍然存在。格特-达契亚人中最为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就是布雷维斯塔国王,他控制了很大的领域。在公元前44年,就在他与尤利乌斯齐亚塔的对质前,他被刺杀了。格特-达契亚人,耶塔南部和喀尔巴阡山东部和特兰西瓦尼亚平原地区的达契亚人以及巴纳特形成了一个文化、民族和语言的伟大整体。
    布雷维斯塔国王制定了格特-达契亚统一的政治和军事制度。在他死后(公元前44年)中央集权的达契亚王国分裂为好几个国家。在德塞巴勒斯的领导下,重新得到统一,在特兰西瓦尼亚的奥勒什蒂耶山上,建立了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分别在公元101-102年和公元105-106年间,他们跟罗马进行了两次战争。在激烈的战争后,特拉杨国王击败了达契亚人及其盟国,取得了胜利,这样,达契亚最大的领土就成了罗马的一个省。大块殖民地的罗马化、拉丁语的使用、罗马文化的同化以及城市中心的猛烈发展,主要是由于土著人口的罗马化造成的。并且,由于达契亚人和罗马殖民者的混居,从而形成了达亚罗马人口。这是罗马尼亚人人种起源的主要原因。
    尽管在官方将罗马军队和行政机构撤回多瑙河南部后,从欧洲东部向西部移民的成功的侵入带来了近千年的灾难,但是,土著的罗马尼亚人,即罗马人和格特-达契亚人共处的后代,仍然保存了道德风俗和领土的完整性。在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到来之前,东方罗马帝国已经扩展到了整个的喀尔巴阡山-巴尔干半岛领域。斯拉夫人闯入罗马世界后,成功的以把斯拉夫语作为当地居民的突破点,并且一点点的向外扩展,尤其是在多瑙河南部。逐渐地,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展,罗马尼亚人将他们自己跟西方人区别开来。西方人大多数是罗马天主教的分支,信仰东正教,使用斯拉夫语(不是拉丁语)。并把斯拉夫语作为教会用语和官方用语。还引进了斯拉夫-拜占庭式的教堂。用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有的西方文化和拉丁语占主体的局面。只是到了16世纪,才抛弃斯拉夫-拜占庭文化,并引进了罗马尼亚人的表达模式。事实上,罗马尼亚的天才们发现即使在历史的困难时期,罗马尼亚的表达方式也一直存在于乡村艺术中、布科维纳修道院的绝妙壁画中和博学人士中。
    第一个史前封建制度出现在公元9世纪早期。罗马尼亚的封建等级制度迎合了他们人口统计、经济和军事上的发展需要。中世纪好几个罗马国家的存在,如特兰西瓦尼亚,塔拉-罗马尼亚斯卡和摩尔达维亚,并没有影响罗马尼亚人民的道德风俗和文化的完整性。罗马尼亚国家跟匈牙利和波兰王国之间进行了好多战争。战争中,罗马尼亚国王不仅拥有超人的军事战略才能,而且,也是国家土地和人民的忠实保护神。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859年塔拉罗马尼亚斯卡和摩尔达维亚结盟,推选了一位新的君王库扎。新国王进行了一系列内部改革,目的在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以便建立联盟的坚固基础,其改革一直延续到1866年2月他的退位,之后君主查里斯一世霍亨索伦扩大了这个改革。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宣布独立。1918年3月27日,巴萨拉比亚联盟成立,随后在1918年11月15日,布科维纳联盟成立,1918年12月1日,特兰西瓦尼亚联盟的成立促进了罗马尼亚统一国家的进程。从此罗马尼亚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国王费迪南德一世的统治下建立了大罗马尼亚国,在1923年,新的宪法实施了,这标志着罗马尼亚已经成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久,罗马尼亚被迫放弃了她的一部分领土。在1940 年6月26日,签定了里本特罗普-莫洛托夫协议,罗马尼亚被迫将巴萨拉比亚和北部的布科维纳割让给前苏联。之后不久,在1940年8月30日,北部有着43,000平方公里面积的特兰西瓦尼亚被割让给土尔其。在1940年9月7日,多布罗加地区的南部成为保加利亚领土的一部分。
    二战的结束对罗马尼亚来说是个悲剧,它标志着国家为前苏联军队所占有,它意味着沉重的战争赔款。在共产主义者统治了45年之后,罗马尼亚人民靠斗争和牺牲换取了胜利,恢复了自由和独立。1989年12月随着极权政体的解体,罗马尼亚重新统一为一个民主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有了美好的远景,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评价:
    达亚恩城堡,欧洲铁器时代晚期的军事防御建筑,修建于公元前一世纪,用来抵御罗马人的入侵。在其自然遗址上保留有大量保存完好的遗物,它们代表了铁器时代的文明,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和革新的意义。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5.罗马尼亚:锡吉什瓦拉历史名城
  

  

   中文名称: 锡吉什瓦拉历史名城
    英文名称: Historic Centre of Sighisoara
    国家: 罗马尼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99
    批准标准
    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542-005
    锡吉什瓦拉是罗马尼亚著名古城,位于穆雷什县。锡吉什瓦拉历史区是由德国的手工艺者和商人所创建,这些人就是所谓的特兰西瓦尼亚的撒克逊人。锡吉什瓦拉是特兰西瓦尼亚撒克逊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享有850多年的文明后哀落,它的城市遗址和纪念碑,将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永远留存。历史区以一种效仿的方式,保存了中世纪小型防御城市特征。数世纪以来,这种建筑特征在中欧的周边地区,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并且对商业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1280年的史料记载:1339年,锡吉什瓦拉城市是手工业中心。被称为锡吉什瓦拉象征的锡吉什瓦拉城堡,位于市内最高处,由一道920米长的城墙环绕着。城墙上建有14座城楼。这些城楼由中世纪城内各种手工业行会出资兴建,其中有皮革匠楼、理发师楼、锡匠楼、首饰匠楼、搓绳匠楼、皮袄匠楼、织布匠楼、裁缝匠楼、鞋匠楼、制锁匠楼、箍桶匠楼、铁匠楼等等。14世纪建造的钟楼是城堡内最具有气魄的建筑物。钟楼设计精湛、气势宏伟,上方有一只大钟,钟旁边的小龛内有7个铜人,代表每周的7天。现在钟楼大厅是锡吉什瓦拉市博物馆。市内的其它名胜还有建于14-15世纪的山坡大教堂、建于15-16世纪的修道院大教堂和建于18世纪的东正教教堂。1849年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战死在锡吉什瓦拉附近的阿尔贝什蒂。
    锡吉什瓦拉是卫城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中欧的拉丁-东方文化和东南欧的拜占庭-东正教文化完美融合的代表。拥有传统文化的撒克逊人,那势不可挡的迁徙历程,威胁着锡吉什瓦拉建筑文化的复兴。
    然而锡吉什瓦拉作为历史区,不仅是欧洲东南部最为美丽的风景区之一,而且拥有渊源流畅、发人深思的文化背景,锡吉什瓦拉文化已经拥有85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通过建筑物的风格和都市纪念碑,这种文化将得以长期发扬。
    评价:
    锡吉什瓦拉历史名城由德国工匠和商人所建,以特兰西瓦尼亚撒克逊闻名于世。锡吉什瓦拉历史名城保留了中世纪防卫小城的原貌,几个世纪以来,它在中部欧洲的政治、贸易方面,发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罗马尼亚:摩尔达维亚教堂
  

  

   中文名称: 摩尔达维亚教堂
    英文名称: Churches of Moldavia
    国家: 罗马尼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93
    批准标准
    199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 (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摩尔达维亚(Moldavia)是位于罗马尼亚东北部的省份,以布乔维那(Bucovina)“彩绘”的修道院闻名。这些带有拜占庭风格的艺术范例展现了15、16世纪摩尔达维亚文化的辉煌。
    但在广阔的乡间山区和丛林中,特别是在特尔古?尼亚姆茨地区(Tazgu Neamt),可发现更多城堡和修道院。那儿有郊游的线路和野营的便利条件。在杜罗(Duzau)有一处冬季旅游景点,主要城镇拥有舒适的上等宾馆。摩尔达维亚白酒已经驰名了五个世纪。
    拉西(lasi)和苏恰瓦(Suceava)在布克维那境内的旅线中途为旅客提供了停栖地。拉西拥有罗马尼亚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一学术中心。苏恰瓦是一个工业中心,与布加勒斯特(Buchazest)之间有直达的飞机和火车,城外有史德芳(Stefan)王子的城堡很值得一观。餐馆里的摩尔维亚的特色菜肴很值得一尝。
    布卡维亚修道院主要有五处。这些“彩绘”的修道院是摩尔达维亚艺术的颠峰,主要因为那些修道院墙壁上活灵活现的壁画。这些壁画描绘了圣经里和其他故事场景,顺序排列,如连环画般教育着这个东亚教区的人们。
    修默(Humor)修道院建于1530年是很小的一个修道院。它的壁画包括一首诗中有关“围攻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pole)”的场景,表现了罗马尼亚人民对土耳其入侵者的情感。其他墙上绘有“浪子回头”,其中魔鬼被幽默地表现为一贪婪妇人。
    沃罗耐特(voronet)修道院绰号“东方的西斯廷大教堂”,建于1488年,富于生气的壁画是后来添加的。有趣的是,画中天使长的长号形状是当地牧羊人的喇叭,那些遭天遣注定忍受地狱之火的人头上缠着土耳其头巾。
    苏丝维塔(suavita)修道院的城墙如堡垒般在四角建有哨塔。数干幅画图装饰着墙壁。南墙上那繁复的“杰西的树”(“Jesse′s Tree”)尤为精品。
    摩尔多维察(Moldorita)教堂的装饰有鲜亮的红色、蓝色、黄色及棕色的圣经故事场景的壁画而著名。内部存有16世纪的家俱。包括Petra Rare王子的椅子,椅子很大,像宝座。Petra Rare王子建了摩尔多维塔教堂,他的雕像耸立在教堂外面。
    阿博(Arbore)修道院很小,不像其他修道院具有高大的圆顶。因它不是由哪位君主建的,内部壁画采用几种绿色调,西墙上的“创世纪”极活泼高雅。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公元十五、十六世纪,摩尔达维亚教堂的内墙用华丽的绘画装饰一新,教堂成为拜占庭艺术的杰作。由七个小教堂组成的摩尔达维亚教堂的艺术价值在欧洲是绝无仅有。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7.罗马尼亚:胡雷兹君主修道院
  中文名称: 胡雷兹君主修道院
    英文名称: Monastery of Horezu
    国家: 罗马尼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93
    批准标准
    199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1678到1725年间,罗马尼亚艺术经历了一场艺术和文化的革命,从而产生了一种特殊风格,即“勃兰科温(Brancovan)风格”,是依罗马尼亚君主君士坦丁.勃兰科韦努(Constantin Brancoveanu )(1688-1714)而命名的,这个时期的罗马尼亚的艺术体现了俄罗斯、塞尔维亚、希腊和各公国仍尊崇东正教传统的情况下,后拜占庭主义的集大成与鼎盛。
    当时,很多王子、主教、修道院院长和学者担任了传统拜占庭艺术形式和质料的创所、改造任务。罗马尼亚艺术中的拜占庭和东正教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加强;拜占庭文艺复兴冲破了希腊的艺术框框。石膏艺术品、木雕、石雕、传统的拜占庭刺绣、东方和意大利的纱绢都显得特别豪奢,显示了拜占庭,东方和巴罗克艺术风格。既便巴罗克时代,拜占庭的古典风格也进入罗马尼亚各公国,占了罗马尼亚的主流。东亚和巴罗克风格的石雕及金属饰物、石膏雕展示了这一时期罗马尼亚艺术的风味,这些特色尽管丰富了这一时期的艺术,但未改变其总体后拜占庭主义艺术风格。
    在东南欧独树一帜的后拜占庭主义在胡雷兹君主修道院身上得到了最真切地体现,位于奥尔泰尼亚地区瓦尔恰县的胡雷兹修道院的“大教堂”是为了用作君士坦丁?勃兰科韦努君王及其家人的坟墓而建造的,准备用作将来葬身之所。君主因“判国罪”和4个儿子一起于1714年8月15日在土耳其苏丹宫庭被砍首。因为君主试图说服维也纳和莫斯科大使加入反奥斯曼联盟,苏丹就加以罪名。勃兰科韦努君主悲剧性地成为列士,就不能如其所愿葬于胡雷兹修道院,修道院里保存着他的空石棺。胡雷兹修道院群在区域内有一所医院和五所教堂,确实是一件浩大的工事。
    所有的教堂都保存了原貌。工程的联贯性和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得到保存,高耸的塔楼高度与主建筑的长度一样。门廊向着庭院,穹窿的弓形顶由十个装饰着后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石柱支撑。建筑整体和谐而优美,与16世纪流行的巴罗克风格毫无相同之处。
    修道院的规划,教堂内保存了90%的原创壁画,由大师君士坦丁诺(Constantinos)(John)带领十二个画匠于1692-1702年间完成两位艺术家代表了壁画的早期勃兰科温风格。君士坦丁诺和约翰还创作了建成于1683年布加勒斯特圣母教堂壁画,他们是拜占庭文艺复兴的伟大倡导者。胡雷兹修道院壁画是拜占庭主义变种。画家深受16-17世纪盛行于雅典和克里特岛的肖像画影响,其题裁也影响了罗马尼亚;如真僧的生活,诺亚方舟、圣母玛丽亚等,画家们把一些地方上的圣人、宗教书籍中的人物和有关道德和世说的重要话题画入他们的画里(如‘最后的审判')。
    胡雷兹君主修道院的建筑及教堂饰的木雕家俱。借签了马巴罗克金属饰物树叶装饰图案。艺术大师、石工、石匠、木雕家、人物画家和壁画画师们用了近十年时间来完善这座人注目的修道院建筑群。其他的修道院(如:曼努、科沃拉等修道院)也由这批艺术家和工匠修建成或修缮。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18世纪,勃兰科温风格已传遍瓦拉几亚,到达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成为一种榜样和民族风格。罗马尼亚中世纪艺术最后乐章可从几个方面诠释,有比较含蓄的表现,也有民间大胆的演铎,这使得勃兰科温风格在1800年前一直被采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公元1690年,康斯坦丁?布兰科王子在瓦拉齐亚建立了胡雷兹君主修道院,修道院以其建筑的简洁和对称闻名于世,它的华美的雕塑、宗教艺术品、肖像画以及装饰画,成为布兰科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修道院的壁画及蚀刻画确立了胡雷兹修道院18世纪在巴尔干地区的绝对地位。
  --------------------------------------------------------------------------------
  世界遗产【巴尔干东部篇】之保加利亚
  1.保加利亚:伊凡诺沃岩洞教堂
  

  中文名称: 伊凡诺沃岩洞教堂
    英文名称: Rock-hewn Churches of Ivanovo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79
    批准标准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Ⅱ) (Ⅲ)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届会议报告。
    伊凡诺沃岩洞教堂是保加利亚著名古迹。它位于保加利亚东北部鲁塞城附近的伊凡诺沃村一带,是修凿在洛姆河沿岸上的一些大小教堂。
    这一庞大建筑群修建于12世纪初,工程最初是由僧侣若阿香倡议的,他后来成为保加利亚的第一位天主教大主教。1396年,工程全部完工。在伊凡?亚历山大统治时期,该工程与塔尔诺沃地区的文艺繁荣交相辉映。
    无论是中世纪的特谢尔旺城,还是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都城大特尔诺沃,与伊凡诺沃的联系都一直比较密切。而且,由于保加利亚历代国王的慈善与损赠,特谢尔旺和大特尔诺沃对伊凡诺沃岩洞教堂群的建造与布置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在三个岩洞教堂中还可以看到当年一些损赠俏像的碎片和一些题铭,题铭上记载了保加利亚国王盖奥尔吉?泰尔塔一世于14世纪初在此出家,死后就葬在悬崖上的一个石墓里。
    过去,这些大大小小的岩洞教堂由长廊和木拱廊连结在一起,后来由于山体滑坡和塌方,一些长廊和拱廊遭到破坏。但教堂内精细的石雕,或纵或横的大型壁龛,以及内部四通八达的游廊,都显示出古代建筑学的发展水平。几乎所有的伊凡诺沃岩洞教堂都绘有风景或人物壁画用作装饰。壁画反映了古希腊艺术特色,其中以特萨克瓦塔教堂的壁画最为有名。该教堂分为前廊和主殿两部分。教堂的四壁和屋顶上全是壁画,内容多为描写基督教盛典和对基督热爱的场景。屋顶上有一组描述圣热罗姆生活场面的壁画,这是同一题材中最早的记载之一。此外,主殿的北墙上还绘有伊万?亚历山大的肖像。
    特萨克瓦塔教堂的壁画是当时艺术仅存的例证,它表明了13世纪时拜占廷艺术中斯拉夫派的存在,并且使塔尔诺沃画派的声望大增。这些壁画既是对众多主题的综合,也是对拜占廷传统所固有的构图风格和典型和古希腊图案的概括。壁画在线条的勾勒、画面的对称、人体的比例等各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和中世纪壁画的孤品。
    1979年,伊凡诺沃岩洞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首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单。
    评价:
    伊凡诺沃岩洞教堂是教堂、小教堂、修道院和附属修道院的综合体,它掘进到岩石中,位置靠近中世纪的切尔沃镇和旧特尔沃尔城,这里曾经是保加利亚第二王朝的首都。其中的五座教堂和小教堂可以回溯到13和14世纪,并且装饰有华丽的壁画。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1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2.保加利亚:马达腊骑士浮雕
  

  中文名称: 马达腊骑士浮雕
    英文名称: Madara Rider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82
    批准标准
    198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Ⅰ) (Ⅲ)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届会议报告。
    马达腊骑士浮雕是保加利亚著名的古代浮雕。位于保加利亚东北部马达腊高原上的马达腊村,距科拉罗夫格勒不远,为8世纪时的原始保加利亚部落所刻,但作者不详。1979年,这座浮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批公布为5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项目之一。
    浮雕是刻在村附近离地面23米高的岩壁上,岩壁的平均高度约为100米。浮雕刻的是一位几乎与真人同样大小的骑士,身穿一件长过膝盖的制服、系着腰带。左手执缰绳(一说为象征王权的节杖),右手刚投掷出一杆长矛,一只被长矛剌穿的狮子倒卧在他的脚下。骑士身后有一只奔跑着的猎犬。浮雕的上面,还刻有一些希腊文和保加利亚原始文字碑文,但已严重剥蚀。碑文记述了保加利亚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第一段刻于保加利亚可汗帖尔维尔统治时期(公元701~718年),第二段刻于其继承者科尔米西厄斯统治时期(公元739~756年),第三段刻于奥穆尔塔格可汗统治时期(公元814~831年)。这几个可汗为保加利亚的巩固与扩张曾做出过巨大的努力,并在古都普利斯卡留下了不少宏伟的古建筑,从这些古建筑中可以看出他们伟大的想象力。但由于马达腊骑士浮雕上面的文字遭到严侵蚀,难以全部辨认,因此无法了解当时所记载的全部内容。
    人们猜想马达腊骑士浮雕所表述的是一个胜利的场景,象征着可汗打败了他的敌人。骑士高傲的面部表情,他的衣着打扮以及他手持的典型的保加利亚武器,都足以证明以上的观点。这类浮雕在波斯帝国的许多地方都可见到,而在欧洲却罕见,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不仅由于马达腊骑士浮雕带有现实主义的特征而成为保加利亚浮雕艺术的杰作,而且事实上也是人们了解历史的生动教材。
    现在,为了保护骑士浮雕和碑文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有关方面已安装了一个可移动的保护装置。此外,在马达腊村还发现14世纪在岩石里凿成的隐士石窟。
    评价:
    公元8世纪开凿在峭壁的一边,浮雕为骑士打败狮子,以纪念保加利亚可汗在一个时代的胜利,当时他们的势力对拜占庭构成严重的威胁,浮雕的边上刻有铭文,叙述了公元705年到831年间发生的事件。
  3.保加利亚:里拉修道院
  

  

  中文名称: 里拉修道院
    英文名称: Rila Monastery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83
    批准标准
    198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7届会议报告。
    里拉修道院是保加利亚著名的古修道院,位于巴尔干半岛最高山峰里拉山的里奥斯卡山谷中。这座新拜占廷式的建筑始建于公元10世纪中期,是由隐士圣胡安?德里拉建造的,当时这里还曾是巴尔干国家第二个修士团的大本营。此后,该修道院几次被毁和重建,最近一次重建是在1834~1860年间。在它的里面至今仍保存着中世纪修道院的遗迹和圣胡安?德里拉的纪念物。1983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的里拉修道院作为保加利亚建筑、艺术、宗教、教育中心是由11座建于不同时期的教堂、防御塔和一座半圆形的4层楼所组成。整个建筑都在一条溪流之上,海拔1200米,占地8800平方米,很像中世纪的城堡,布局严谨。半圆形的4层楼又分东西南北四部分,共有300多个房间,过去曾经同时供上万名朝圣者在此住宿,其中突出的是北侧的厨房,烟囱高22米。而柱廊为文艺复兴式。
    防御塔是里拉修道院最早的建筑,建于1335年,共分5层,塔高25米,完全用红砖和石头砌成。塔的窗户很窄,塔身有无数射击孔。塔的最高一层是私人祈祷室,室内用表现耶稣幻化场景的绘画装饰,还有其他富丽堂皇的16世纪壁画,塔顶平坦,四周有近似掩体的雉堞。该塔的一部分曾在土耳其入侵时被大炮轰坏。
    建于1834~1837年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坐落在里拉修道院的中央,内有3座大殿;两个唱诗台分列两侧,上方为3个穹顶,外面有柱廊环绕,十分壮观。此外,里拉修道院里还有圣卢卡斯庙和圣胡安教堂等古迹。圣卢卡斯庙是由圣卢卡斯教堂、多塞尔圣母堂和一所修士学校所组成的。而圣胡安教堂则是在10世纪一个自然洞穴--圣胡安洞穴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圣胡安的墓就在里面。这一将自然洞穴与人类文明结合在一起和创造使这座教堂在整个巴尔干半岛首屈一指。
    在里拉修道院殿堂的墙壁上,还有许多壁画的神像,它们大都出名自师之手。另外,修道院中尚珍藏着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包括保加利亚的第一架地球仪、手工艺品、木雕、修道院士使用过的各种武器、朝圣妇女供献的银带扣、历代主教权杖和织金法衣以及古代皇室器物等,都弥足珍贵。
    几个世纪以来,作为保加利亚文艺复兴式建筑的杰作和保加利亚人民的“民族精神的堡垒”,里拉修道院一直都是该国最重要的修道院,在这里甚至还曾兴起过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当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它又成了民族的象征。通过这座修道院,保加利亚人民顽强地抵御了外族的奴化政策,将自己民族旗帜保存下来。
    1961年,里拉修道院被辟为国家博物馆,同时也是国家级旅游区之一。
    评价:
    里拉女修道院重建于1834年至1860年间,它是里拉斯基的圣伊凡的遗赠的结合,他是公元10世纪斯拉夫的福音传教士。修道院保留有中世纪修道院与新拜占庭建筑物的特征,里拉修道院象征着经过几个世纪异族占领后斯拉夫文化特性的觉醒,它是保加利亚文艺复兴的象征。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2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4.保加利亚:卡赞利克的色雷斯古墓
  

    中文名称: 卡赞利克的色雷斯古墓
    英文名称: Thracian tomb of Kazanlak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79
    批准标准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Ⅲ)(Ⅳ)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届会议报告。
    色雷斯古墓是保加利亚古代色雷斯墓葬。它位于保加利亚中部尔干山脚下的“玫瑰谷”中的卡赞利克城城边。
    卡赞利克城是在中世纪的克伦要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以盛产香料闻名,被誉为保加利亚的“玫瑰谷之都”。同时,这里也是古代色雷斯文化的中心,有大量的色雷斯文物出土,其中就以1944年发现的这座公元前4世纪的色雷斯古墓最为著名。
    色雷斯古墓保存完好。在一座耸起的宽大坟头下,有一个长方形的前庭,从前庭向前,一个狭窄的石砌通道口后面是一条拱顶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是墓室,里面安葬着色雷斯王子夫妇。墓室的直径为2.65米,顶高3.25米,室顶呈钟罩形,走廊与墓室全部用砖砌成。这是当时色雷斯建筑艺术的典型。
    墓壁上有精美的彩色壁画,表明希腊艺术已在当时色雷斯贵族中广泛传播。但奇怪的是,除了这座古墓的壁画外,在其他色雷斯墓中却没有任何遗存。其主壁画是一幅丧宴图,位于墓室的下边。画面中心为王子夫妇,左右配以立和坐的妇女。再向两侧是捧酒人、奏乐人、牵马人、侍女、马车等。这幅父母和亲戚等人向死去王子夫妇依依不舍地作诀别的画面,凄楚动人,人物形象栩栩栩如生,极为精致为了解当时色雷斯王族的生活了习俗保存了重要资料。
    墓室上边的壁画是一些飞奔中的马车,具有很强的力度感和写实性。墓室的入口处,还绘有一对夫妇的像。此外,在长方形前室里尚绘有步兵、骑兵战斗场面的壁画。
    尽管这些壁画的个别细部采用了胶画技法,但基本上是以壁画技法绘制而成。色彩基本上以红色、白色和绿色为主。不论是壁画的整体构成还是不同的细部技法,都与现在已知古希腊绘画与雕刻艺术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如今,色雷斯古墓已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遗产委员会首批5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为了防止损坏,还在附近修建了一座陵墓模型,供游客参观。同时,根据当时色雷斯王修瑟斯之名而命名的古城修瑟波利斯遗址亦已出土,就在色雷斯古墓附近。全城占地46万平方米,有厚达2米和带有角楼的城墙供游人参观。
    评价:
    古墓发现于1944年,这些古墓的年代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大约结束于公元前4世纪。它由三座砖制的房屋构成。地道和和墓室用壁画装饰,描绘了独特的葬礼宴会。壁画由无名画家绘制,主要的颜色有红色、黑色、白色和绿色,壁画表现出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画家相对自由的真正才能。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2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5.保加利亚:博雅纳教堂
  

  

  中文名称: 博雅纳教堂
    英文名称: Boyana Church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79
    批准标准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Ⅱ) (Ⅲ)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6届会议报告。
    博亚纳教堂是保加利亚著名的东正教教堂,位于维托沙山麓索菲亚南郊的博亚纳村。这座在外国入侵者留下的废墟上修建起来的教堂,中世纪时曾是皇宫的一部分,如今它已是保加利亚独立、文化、繁荣的象征。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全世界首批5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项目之一。
    博亚纳教堂实际上是由3座教堂组成。尽管其建造年代和风格各不相同,但却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建筑整体。3座教堂的平面均呈正十字形,上面建有圆屋项,外表装饰富丽,其中两个最古老的教堂还用陶瓷片进行了装饰。
    东教堂建于10~11世纪,象征着保加利亚民族的诞生;西教堂建于19世纪,标志着经过长期异国统治后保加利亚艺术的复兴;中教堂则是根据卡洛扬大总督的命令于1250年左右修建的,所以又称“卡洛扬教堂”。在经历了长期的封建战争后,是卡洛扬使保加利亚第二帝国重新强盛起来的。在这个教堂里,有卡洛扬大部民督夫妇和保加利亚沙皇康斯坦丁?阿森夫妇的肖像,其形象生动逼真,神态安详。
    博亚纳教堂最著名的则当属它的壁画,其中尤以《最后的晚餐》和圣像画最为著名。这些画由一位佚名的画家于1259年绘成。尽管当时基督教的教规十分严厉,画家还是大胆地采用了自由的表现形式。壁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及众圣徒、卡洛扬和皇族成员的面部表情非常生动,不再是因袭的、刻板的偶像,而是有个性和有特色的人物,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且十分接近当地民间艺术,是中古保加利亚艺术最杰出的成就。
    博亚纳教堂中最好的壁画可以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著名画作相媲美,有的专家还认为博亚纳教堂的壁画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从壁画上看,尽管拜占廷的影响十分明显,但依然带有保加利亚民族艺术的浓厚的色彩。实际上,自11、12世纪起,拜占廷艺术传统逐渐为保加利亚艺术所取代,由此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世纪的艺术宝库,而博亚纳教堂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为保护博亚纳教堂的文物古迹,保加利亚政府对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保持建筑物干燥、安装空调系统、禁止在其周围修建其他建筑、对其进行加固等,使这座教堂焕发了青春。
    评价:
    博雅纳教堂位于索菲亚郊外,它由三座建筑物组成。东边的教堂建于公元10至11世纪。中间的卡约兰教堂包含两座重叠的圣殿。教堂内部有绘制于1259年的壁画,这些壁画是中世纪绘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2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6.保加利亚:斯韦什塔里的色雷斯人墓
  

  中文名称: 斯韦什塔里的色雷斯人墓
    英文名称: Thracian tomb of Sveshtari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85
    批准标准
    198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Ⅲ)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9届会议报告。
    544-009
    遗址位于保加利亚东北部的拉兹格勒镇附近的一个考古保护区内,1982年,这个坟墓才被人们发现。
    保加利亚人的土地是古代的交通要塞,它铭记着许多古代文化和写下有关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喧闹历史的许多伟人。青铜和铁制的矛和箭、宫殿和城市的废墟、岩石和石柱上雕刻的至理名言、书写在羊皮纸和皮革上的充满哲理的话语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都有发现。色雷斯人遗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财富,其中有卡赞勒克和斯韦什塔里附近著名的色雷斯人墓地,在帕纳久里什泰和罗戈曾地区发现的独特的黄金饰品,赫楞人修建了一系列的美丽的海滨城镇,其中包括阿波罗尼亚等在内。大约在7世纪左右,北方斯拉夫人追随保加利亚人的足迹,穿越多瑙河,来到这里,他们迁徙的脚步远达黑海和亚得里亚海地区。
    大约于2300年以前,由技艺高超的石匠为色雷斯国王修建了这座坟墓。作为建筑上的杰作,坟墓中丰富的雕刻装饰--拱顶下的女像柱、圆花饰、传统的牛头装饰物、花环、柱廊等,还有以跳动的笔触绘制的反映宗教礼仪的图案等都令观者赞叹不已。这是一个有关色雷斯人艺术非凡的纪念物,也是近年来古代考古界最大的新闻。
    坟墓是由三个房室组成的,这些房室都是由整块石头雕砌而成,从外表上看,这个坟墓犹如一个石墩,直径为80米,高12米。被埋葬的主室保存得非常完好,室内具有几个极其典型的供居住用的特征:四个具有最古朴的希腊建筑风格的大柱子;十个刻在墙壁上的女神塑像,支撑着边缘门框;专门为死去的夫妻安置的两张石床;墙壁上还有一个横饰带,上面记载着死者的生平。
    坟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世纪,是现存的古希腊坟墓中保存最好的一例。这个独特的建筑物为人们研究色雷斯文化和古希腊语言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见证。
    评价:
    色雷斯人墓发现于1982年,公元3世纪以前,色雷斯墓受到古希腊设计师用多彩的半人半植物女像柱和壁画装饰的独特的建筑思想的影响。它是热特文化非凡的纪念品。根据古代地理学,色雷斯人与古希腊人和寒冷世界的人有着广泛的接触。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2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7. 保加利亚:皮林国家公园
  

    中文名称: 皮林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 Pirin National Park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83
    批准标准
    1983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Ⅰ)(Ⅱ)(Ⅲ)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544-007
    皮林国家公园位于保加利亚西南的皮林山区,在拉兹洛格和班斯科南部、斯特玛河和梅斯塔河两条河流的河谷之间。占地面积为40,060公顷,包括巴埃维杜普基-金吉日萨保护区 (2,873ha)、马尔卡和塞格门泰佩保护区(339ha)。海拔高度在1000到2915米之间。
    皮林山几乎全部由花岗岩和板岩组成,局部的石灰岩分布在维赫伦峰和卡米尼查峰之间以及皮林中部地区。各个高峰以及皮林山的峭壁都是老中新世的准平原。山脊一般的地质年龄是上新世,除了介于1200--1600米之间的局部地区的年龄是老中新世以外。在第四纪时该地区遭受广泛的侵蚀作用。灰岩、大理岩、保加利亚南部的花岗岩、喀斯特构造、典型的冰川特征(70多个冰川湖、深切谷、盆地谷和峭壁等)等随处可见。皮林山在斯特玛和梅斯塔河之间的河谷中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发育很多的河流和瀑布。
    山上冬天寒冷,积雪覆盖长达5-8个月。夏天凉爽而短暂。桑丹斯基镇位于皮林山的山脚下约190米的地方,1月份平均温度是2.4℃,而同期在高海拔地区气温在-10℃以下。低海拔地区年均气温是14℃,高海拔地区在2℃ 以下。降水量在地海拔地区介于550-60mm ,在高海拔地区在1100mm 以上。
    灰岩的存在、在该地区较南部的位置和与爱琴海较为接近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对独立的地理位置使皮林山区成为植物的重要庇护所。公园里的植物类型主要是松树,其中有地方性的马其顿松。在花岗岩山上松树形成一道亮丽的松林,地方性的松树在再高海拔的喀斯特地区出现。在巴埃维杜普基-金吉日萨保护区内还发现有独一无二的高30-45米,有250-300年树龄的前胡松和白斑松。个别的白斑松的树龄超过500年。银杉、奥地利松、云杉、苏格兰松、山毛榉等各植物属种共同构成了这里的松树林。一般来讲,松林的发展是人类长期影响的结果,现在已经降到海拔2000米以下,局部可以达到2200-2300米的地方。在亚高山带地区有低矮的松树属种和各种灌木丛。在2400-2600米以上的地区有高山牧场、裸露岩石的山坡、遍布小石头的山坡等自然景观。皮林的植物群拥有许多稀有物种,即美丽又有趣。保加利亚植物新种形成最为活跃的地区就在山区的灰岩地带。皮林是欧洲中部、阿尔卑斯山、巴尔干半岛和亚地中海地区物种的混合带。但这里也有30个地方性属种,大约70个保加利亚的地方性属种,超过10%的维管植物是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地方性属种。在保加利亚的红皮书中记载的植物属种中有大约20%在这里可以被发现。
    这里动物群种类丰富,包括许多地方性属种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群中的残余分子。濒危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包括棕熊、灰狼、松貂、岩貂、臭猫、獾、水獭、巴尔干岩羊、野猫、红鹿、狍鹿、野猪、巴尔干岩羚羊、金鹰、雷鸟、褐松鸡、猫头鹰、黑啄木鸟和三趾啄木鸟等。
    植物学研究已经由保加利亚科学院植物学研究所完成,两个动物学家和一个植物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完成了这次研究。人们正在酝酿修建一个带有信息中心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管理部门,同时成立科学研究委员会。这个地区有管理计划,并由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实施。这里共划分了4个管理区:1、禁止人类进入的自然保护区;2、旅游观光区;3、大约在海拔2000米的原始保护区,这里禁止新的建筑,但允许传统畜牧业的活动;4、海拔2000米以上自然环境稍稍有所改变的地区。旅游沿线可以接待3300人,沿着山谷有通向公园的便道,公园的南部边界也可以由公路到达。公园每年免费接待300,000-500,000人。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野营,有人建议修复原来牧羊人住过的小屋,并沿着旅游沿线修建一些新的小屋。旅游沿线已经修建了供游人休息的长凳。
    评价:
    皮林国家公园具有石灰石巴尔干地形,这里有湖泊、瀑布、洞穴和松树森林,具有丰富的植物群,其中许多是特有的植物。崎岖的山脉中分布着70个冰河时期的湖泊,它们是欧洲古
老冰河时期的遗迹。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2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8.保加利亚:内塞巴尔古城
  

  

  

  中文名称: 内塞巴尔古城
    英文名称: Ancient City of Nessebar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83
    批准标准
    198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Ⅲ)(Ⅳ)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内塞巴尔古城建立于公元前两千年,历史上起防御功能。内塞巴尔(从前的是色雷人的梅森布利亚,后来为希腊人控制)位于保加利亚沿黑海的海岸一个半岛上的石质海角上。1934年以前,曾沿用其色雷斯名而称之为“梅森布里亚”。全城位于一个半岛上,与大陆仅有一线土地相联,半岛上多岩石,四周景色秀丽。沿着唯一的一条宽仅15-23米的通道,穿过围墙中的古门,方能进入。建城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色雷人从公元前十二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居住于梅内布里亚,这里是黑海上最古老的人类定居点。梅森布利亚在公元前510年左右成为希腊的殖民地,是当时本都-尤辛努斯地区(Pontus-Euxinus),即现在的黑海地区殖民地中最古老的一个。公元72年,梅森布利亚被罗马帝国的势力征服。公元395,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这里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重要据点。拜占廷统治时期,曾为富饶的商业城市。保加利亚的第一个王国在公元812年到927年处于国家全盛时期。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这座城市交替处于希腊和保加利亚的统治之下。梅森布利亚即后来的密斯维里(Misivri)在公元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也正在那一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之后,这里一直到1878年都处于土耳其的统治之下。
    内塞巴尔现为一处疗养胜地,有著名的“向阳海滩”。城内多历史古迹,这里留存的10多座教堂几乎代表了基督教文明的每一个时期,从建于公元五世纪的最古老教堂直到上世纪末的教堂,每代都有杰出建筑,故有“天然博物馆之称”,其中大部分建于十三、十四世纪,以圣约翰.阿利特格托斯教堂最为精致,保存也较好,施洗者圣约翰教堂也很吸引人,这些教堂的建筑工艺富有独创性。小块的凝灰岩和数排砖头交错重叠,构成不同寻常的装饰图案。在自然的防御站点的入口发现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防御工事的遗迹,塔楼以石灰石包装,遗迹大小为800m×300m,其中拥有小广场和窄小的、弯曲的街道。
    城市的木质建筑装饰以彩色的石头和陶瓷,可追溯到18、19世纪保加利亚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拜占庭和保加利亚建成的包括内赛巴尔古建筑群在内的和谐的建筑群,包括教堂和礼拜堂,是和谐的砖石结构。“内赛巴尔是数个已经灭绝文明见证”,它“再现了从不同方面,一个濒危帝国边境的边赛城市的重要历史地位。”
    评价:
    内巴塞尔古城位于黑海多岩石的半岛上,3000年前遗址最初是色雷斯的殖民地。后来,这座城市成为希腊殖民地而且是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要塞之一。城市的古迹大约可以从希腊化时代开始,古城包括卫城、阿波罗神庙和广场。其他重要的古迹是建于19世纪具有普罗夫迪夫风格的旧米特罗利亚大会堂和木屋。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2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9.保加利亚:斯雷巴那自然保留区
  

  

   中文名称: 斯雷巴那自然保留区
    英文名称: Srebarna Nature Reserve
    国家: 保加利亚
    所属洲: 欧洲
    批准时间: 1983
    批准标准
    1983年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Ⅳ)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544-006
    斯雷巴那湖位于多瑙河泛滥平原上,在锡利斯特拉省锡利斯特拉镇以西19公里,多瑙河南岸1公里的地方。占地面积600公顷,海拔高度大约100米。这个淡水湖位于多瑙河冲积平原上,1949年以前两者是连通的。在连通时洪水每年泛滥并且湖平面每年长高1米。然而,1978年人们重新用运河将两者连接起来。湖边的土地多是沼泽,紧挨着的就是低山。
    斯雷巴那自然保护区是保加利亚东北部广大极需保护地区中的唯一一块陆地自然保护区,是乌克兰--哈萨克生物省的植物区。芦苇群落中的植物有禾本科群落,这种植物占据了保护区2/3的面积,形成了一道沿湖天然屏障,此外还有水百合和一些稀有的湿地植物。这里共有大约67种植物,其中几种在欧洲很少见。
    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鸟类而建立,这里有将近180种鸟(保加利亚鸟类种数的1/2),其中包括80种候鸟。有99种鸟可以饲养,其中包括达尔马提亚鹈鹕(50--100对)、白尾鹰(1对)、朱鹭(50--500对)、白篦鹭(3--10对)小鸬鹚(20对)。这里也是保加利亚境内唯一的大白鹭(10-15对)栖息地。此外还有其它5种苍鹭在保护区内筑有大约1000多个巢穴。其它种还包括哑天鹅、鹅、鸭等。水獭在保护地中偶有发现。白头鹅、红腹鹅和蓝喉歌鸲已经成为这里越冬的鸟类。
    目前保护区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每年豆蔻类植物飞速的非正常的连续发展和由于多瑙河影响造成的供水不足的问题等。因此,豆蔻岛在横向上的延伸和厚度上的加大,使野猪、狐狸、豺狼等对鸟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一系列上游的影响,包括特门水坝,已经永久地改变了多瑙河在这一地区和斯雷巴那地区的天然水利系统。防止季节性的洪水泛滥已经造成斯雷巴那地区范围的缩小和生产力的下降. 同时农业和对周围土地的开发已经影响到了湿地,导致了水体的减少和干涸和雀形目鸟类数量的下降。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鹈鹕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1978年一个旨在连接多瑙河和湖泊的计划得以实施,用来防止湖平面降得太低,保护湖中的鱼类。获得批准的科研团体在进入该地区事业要受到严格的管理,打猎是严格禁止的。保护区全部用围栏封闭。1962年还通过了一个保护法。关于成立和罗马尼亚一起建立联合保护区的议案一直在讨论之中,包括多瑙河河岸和岛屿。 一共有575ha的缓冲区。1989年这里只有29对达尔马提亚鹈鹕筑巢,而在过去的20年里平均每年有60对筑巢。然而,积极保护是卓有成效的,诸如修建人工巢穴平台和在筑巢区用围栏保护等手段都收到良好的效果。1991/1992年,有80多对在园中出现,1991年成功地孵出85只小鸟,1992年有61只小鸟。只有严格监控的科学研究才允许在这里进行,但着眼于调查不同种类的数量和对长期保护必需的生态条件的研究是连续进行的。在斯雷巴那村还建有一个生态研究的野外观测站。来自于人类的主要影响是排水系统,但现在这种局面已经大大地好转。
    评价:
    斯雷巴那自然保留区是由多瑙河提供水源的淡水湖,总面积超过600公顷。保留区是将近100种鸟类生育的家园,其中许多是稀有或濒危的物种。每年冬季,其中的80种鸟类迁移并在这里寻找庇护所。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2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世界遗产【西北非洲篇】之突尼斯
  1.突尼斯:沙格
  

  

  中文名称: 沙格
    英文名称: Dougga/Thugga
    国家: 突尼斯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97
    批准标准
    199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414-008
    沙格是突尼斯的首府所在地,位于突尼斯西南约106公里处,占地总面积达70公顷,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末,或者更早一些,历经了17个世纪的生活。遗址包括一组气质恢弘的建筑群,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奇妙组合:努米底亚文化、古迦太基文化、希腊文化以及罗马文化等。其实,沙格遗址保存了古代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遗迹,是当地城市最好的范例,从中能够获取城市考证最为翔实的资料,其城市设计风格是采用了罗马城镇最初的设计原型。
    早在1631年,源于西班牙的普罗旺斯人托马斯?达尔科参观了沙格。当时的沙格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落,而于18世纪初期,就一跃而为考古遗址,来突尼斯的旅行者频繁的光顾于此。1881年,法国首先开始了对该地的研究,此后,研究工作取得了稳步的进展,发掘了遗址的三分之一,揭示了数量巨大、形态迥异的纪念碑,这些纪念碑是不同地质时期的产物,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世上绝无仅有的,正因如此,沙格成为一处非同凡想的遗址。位于山坡上的沙格剧院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建筑物。而古镇的中心,位于剧院的西侧,是古罗马城镇的竞技场,从这儿,人们可以全面的了解沙格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是罗马人的杰作,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其真正起源更为久远一些。许多尚存的纪念碑都留下了最初设计以及后来重新设计的烙印。
    从中心广场出发,游人会有许多路线随意挑选:东侧是独一无二的宗教建筑群,由许多庙宇组成,其中的一个庙宇建立在努米底亚时期居民居住地的废墟上,配备有小型的宗教式的剧院。该建筑群源于哈德里安大帝统治时期(118-138),由当时居住于该城市中的最为杰出的加比尼家族中的各个成员建造的。与装饰着白色的镶嵌式壁画的较大的公共浴室之间,只隔着一条狭窄的小街道。浴室的修建工作消耗了巨大的劳动力。
    广场的西侧,是匿名的异教徒庙宇(由于缺乏明显的证据,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奴隶市场),与之相毗邻的是女神宫殿和喀拉凯拉大帝的庙宇。
    游人也可以参观位于城市较低部分的建筑物,这里有许多私人住房遗址,以及整个考古遗址中最重要的一个景点--华丽的利比库-普尼科陵墓,这些遗址在本世纪初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恢复。
    自从1992年以来,该遗址已经被列入国家考古公园的宏伟计划之中。这项计划要完成三个主要目标:确保此处非凡的遗址及其自然环境受到长期的保护;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在此处顺利进行;为该遗址提供必要的装备设施,使沙格成为主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评价:
    在罗马合并努米底亚之前,沙格镇建在一块能够俯瞰富饶平原的高地上,是迦太基国家的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的统治下繁荣起来,但是在伊斯兰时期又衰落下去。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该处遗址反映了处在帝国边缘上的罗马小镇的风貌。
  2.突尼斯:苏萨的阿拉伯人聚居区
  

  

   中文名称: 苏萨的阿拉伯人聚居区
    英文名称: Medina of Sousse
    国家: 突尼斯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88
    批准标准
    198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苏萨的阿拉伯人聚居区是位于突尼斯东海岸萨赫勒的一颗明珠,是地中海地区3,000年历史的见证,是古往今来的宝库。
    苏萨是突尼斯东部与地中海相邻的橄榄树种植区萨赫勒的首府,以其手工艺、节庆活动和热情好客而闻名。
    在突尼斯炎热的夏季,载歌载舞的场面在苏萨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游客从突尼斯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地蜂涌而至,来欣赏八月节期间的各种节奏、色彩和游戏。
    色彩艳丽的服装和游行活动会使人想起这个大都市悠久历史的各个篇章,因为它有着丰富的遗产,其中包括基督徒的地下墓窟、罗马人的镶嵌工艺品、拜占廷城堡的遗迹和阿拉伯人聚居区(旧镇)的壁垒。
    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一千年,苏萨就已经是一个贸易中心和从提尔至西班牙之间的驿站了。
    腓尼基人将它称为哈德鲁梅,他们在迦太基建立之前的两个世纪,在那里建立了一个重要的贸易站。在第二次布若战争晚期讨伐西庇的战役中,汉尼拔从意大利乘船来到哈德鲁梅,开始利用它的港口并在那里安营扎寨。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靠肥沃的边远地区的农产品发财致富的殖民主义者涌人苏萨,七世纪,阿拉伯人和拜占廷人交战,将该城夷为平地。随后,它又从废墟中拔地而起,并有了现在这个名字。但两个世纪后它才在艾格莱卜的统治下重新获得了某种重要地位,艾格莱卜改造了港口并建立了主要的纪念碑。在12世纪,西西里的诺曼人曾将它作为基地,16世纪,西班牙人发动进攻,试图占领它。两个世纪后,它受到法国人的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使用了它的港口,1942-1943年冬,港口受到盟军的严重破坏,战后建设了这个现代城市并悉心修复了阿拉伯人聚居区。
    一、大清真寺
    苏萨阿拉伯人聚居区的露天市场热闹非凡,该区是突尼斯最引人注目的旧城区之一。它面向港口,满载盐和石油的货船在那里等待起锚。它为壁垒所围绕,壁垒上有好几个大门,但主要入口是在东北部靠近法尔哈特哈谢德广场的地方,盟军1943年的轰炸在那里打开了一个大缺口。
    在一个铺着粗糙石块的旷地的右翼通往阿拉伯人聚居区的入口处,座落着一个大清真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九世纪,经过悉心修复,现已恢复原貌。主庭院的周围是三个拱形门廊,门廊矮墩墩的柱子和高大的拱门简朴而实用。南面的门廊(1675年进行过修建,1965年恢复原貌)作了较多的修饰,它通向祈祷厅,祈祷厅中有13个中堂,每个中堂有六个架间,这些中堂虽建于不同的时期,但却风格相近。现在的米哈拉布(墙上面向麦加的祭坛)的第四个架间上面是一个拱顶,由几个壳形小拱门作支撑。架间的较低部分装饰着高度风格化的植物图案、框有圆花饰的正方形雕刻和用库法体书写的精致铭文。华丽的敏拜尔(宣教台)颇似木制网状物,与清真寺的肃穆结构形成鲜明对照。
    二、由虔诚的勇士管理的堡垒
    走出大清真寺后,游客可沿阿拉伯人聚居区两侧白垩粉房屋的狭窄街道徜徉,拾阶而上,进入神秘的通道,尔后来到朴素而美丽的里巴特。
    这是一座堡垒式的清真寺,历史可追溯到八世纪末期。里巴特是从亚历山大到库塔,形成伊斯兰国家抗击拜占廷舰队的防御线的沿海城堡之一。墙上的系泊环表明这里的墙曾受到海浪的冲击。里巴特一名取自murabitin,他们都是些虔城的勇士,驻扎在那里保卫城市免受敌人的入侵。
    里巴特近来也已得到修复,现在看上去就像若干世纪前一样。古老的石柱和柱头排列在入口的两侧,入口由一个吊门保护,顶部的天窗可设岗哨骚扰进攻者。murabitin使用的低矮、阴暗的警卫室位于入口大厅的两侧,其屋顶由相互交叉的拱门支撑。中央庭院四周的房舍供虔诚的士兵作沐浴仪式之用,走廊内则隐藏着无窗密室。在第一层,密室只占据这个四方形院子的三面:南翼有一个祈祷厅,由沉重的十字形石柱分成两个大小不等的架间。面向麦加的内墙上凿有小孔,反映了建筑物宗教与军事相结合的特点。nador既是了望塔,又是寺院的光塔,站在它的顶部,苏萨及其周围乡村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三、镶嵌工艺的杰作
    从西门走出阿拉伯人聚居区后,沿城堡缓步而行,就到了卡斯巴,建于859年的哈莱夫塔高高地矗立在那里。卡斯巴与整个城市结构浑然一体,设在那里的市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在苏萨及其周围地区发现的罗马镶嵌工艺品而闻名,出自最佳镶嵌工艺品制造商之手的杰作摆满了院子的四壁。二到三世纪生活在突尼斯萨赫勒的罗马人奢侈的生活方式似乎成了工匠们的主要主题。除了对海神,狂舞的巴克斯、阿波罗和缪斯,梳装打扮的维纳斯和安抚猛兽的奥尔甫斯的描绘引人注目外,还描绘了许许多多的日常生活场景:打猎、捕鱼和赛马,以及鱼、水果和包括开屏孔雀在内的鸟类。
    卡斯巴博物馆中还藏有迦太基、罗马和拜占廷的丧葬用品和制作精美的石柱,它们是在苏萨周围的地下墓地被发现的,陈列馆由于渗水倒塌后,它们才被拿到这里重新排列。地下墓地是二世纪和五世纪时使用,于上世纪末被发现,内有15,000座异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坟墓。它们长达五公里以上,墙上壁龛成行,用瓷砖或厚厚的大理石板封顶。
    到了苏萨,若不去布雅法尔海滩旁蜿蜓曲折的滨海大道走上一遭,实属憾事。海洋一望无际,涛声阵阵,似在祝福旅人永远幸福,一生平安。同突尼斯基他许多沿海城镇一样,苏萨也鼓励旅游。旅游区位于埃尔坎塔维游艇港的后面,从那里往北延伸,旁边则是度假村。度假村的房屋沿海湾而建,随地形而变化。这些优美的建筑无损于苏萨的文化遗产。相反,它们证实了苏萨还是过去的苏萨,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城市。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苏萨,在阿克拉普王朝时代(800-909)就是重要的贸易枢纽和军事港口,是一个典型的古代阿拉伯人聚居城市。它的古老土著人聚居区、防御工事、建有大清真寺的阿拉伯人聚居区、伊斯兰教修道院、宗教和军事相结合的建筑使苏萨成为伊斯兰国家沿海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3.突尼斯:科克瓦尼(迦太基古城及其遗址)
  

  

  中文名称: 科克瓦尼(迦太基古城及其遗址)
    英文名称: Punic Town of Kerkuane and its Necropolis
    国家: 突尼斯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85
    批准标准
    1985,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414-005
    科克瓦尼的地理位置稍微有些偏僻,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古迦太基遗迹。这些遗迹只在公元前2世纪时受到过部分破坏。作为一座迦太基城市,科克瓦尼存在了400年,之后随着王国的覆灭而被毁。在遗迹周围可以清晰地看出城市布局,许多房屋围墙还在,经常可以看到上面的彩色黏土。还有一些寺院立柱保留下来,一座小门厅里发现了一些镶嵌砖。侧石、门前台阶、门槛、带普通镶嵌砖的地板随处可见。考古工作者依旧在科克瓦尼忙碌,不过现在最有价值的部分大概已经发掘完了。
    因为科克瓦尼是已知唯一侥幸躲过罗马人愤怒破坏的腓尼基──迦太基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科克瓦尼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尽管缺少突尼斯其他城市那种壮观的大型建筑──没有超过5英尺的墙,最高的建筑物是一根孤零零的石柱──但是科克瓦尼在其他某些方面好象保存得更完好。就象有人拿走了所有的屋顶(还有二楼),只剩下围墙和门原封未动。在这里,每间房屋以及整个城市的精确布局都能清晰可辩。最能反映古腓尼基人(以及迦太基人)生活的物品是各种洗浴设施,有些浴室还保留着完整的镶嵌砖和浴缸。
    科克瓦尼博物馆展出的人工物品使我们见到了迦太基人生活的另一面。钱币、灯具、花瓶,以及珠宝──大多数设计精巧──使我们对古代文化珍视的“成就”有了几分了解。
    这些人工物品另一动人之处在于,它反映了地中海与当地人的相互影响。科克瓦尼的腓尼基人的家用物品表明受到其他古文明的显著影响。例如,某些珠宝带有埃及式花纹,一只引人注目的希腊式花瓶描绘了奥德赛中的一个场景。
    评价:
    这座腓尼基的城市,大约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约公元前250年)时被废弃,由于罗马帝国后来也未能重建,才使这座腓尼基─迦太基的城市遗址得以保存。它房屋的建筑遵循了与发达的城镇建筑规化相一致的标准。
  
  





 顶部
白色乌鸦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
执法众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眼中有码心中无码


神奇法师  
UID 2640
精华 10
积分 22309
帖子 1959
狼毛 50202 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5-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5-11-16 12:2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4.突尼斯: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
  

  

  

   中文名称: 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
    英文名称: Ichkeul National Park
    国家: 突尼斯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80
    批准标准
    1980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414-004
    伊其克乌尔国家公园位于马特尔平原地区,比塞大西南约25公里,马特尔以北15公里,突尼斯比塞大行政区北部,地中海海岸西南约30公里处。有公路直通公园入口。公园是迁徙水禽的主要冬季栖息地之一:数以十万计的鸭、雁和其它鸟类在伊其克乌尔湖度过冬季。遗憾的是,上游的两座水坝大大减少了入湖的淡水,造成盐度提高,导致鸟类赖以生存的许多植物灭绝,迫使鸟类迁往他乡。
    公元1240年,哈夫西德王朝把伊其克乌尔山定为狩猎保留地。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这一地区的国际意义开始显露出来,终于在1974年,伊其克乌尔沼泽地的主要部分划归森林部管理。1980年12月18日,80-1608号总统令批准建立国家公园。作为联合国教科文人类与生物圈计划中的生物保护区之一得到国际公认。1980年被确定为具有重要价值的湿地,并列入1980年世界遗产名录。1996年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公园占地面积为12600公顷。湖水面积随季节而变,最少时10775公顷,雨季最大时达到12600公顷。海拔高度介于1.5米到511米(湖底到山顶)之间。
    公园由林木茂盛的伊其克乌尔山和咸水湖(伊其克乌尔湖)组成。湖水通往大海。山林地带约有1360公顷,湖面8500公顷,其余是沼泽地。伊其克乌尔湖经过比塞大湖通向大海,因此被划分为‘海洋性湿地'西面和南面的几条河流为公园提供淡水。这些水源在夏季枯竭,没有淡水来源,加上高度蒸发,整个湖面水位下降。又由于海水的注入,含盐度上升,伊其克乌尔湖7-10月含盐度最高,为38克/升。秋雨来临后淡水得到补充,含盐度下降至1.7克/升。伊其克乌尔山由三叠纪和侏罗纪岩层构成,主要是变质石灰岩。西南山坡采石场中,侏罗纪石灰岩和沉积矿床都裸露出地面。沼泽地由第四纪沉积岩组成。
    气候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型,1月平均气温11.3℃,7月平均气温25.2℃,冬季最低气温0℃,夏季最高气温40℃。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夏季只有4%,每年有300万立方米雨水流入湖中。
    具有典型的地中海半干旱型植被。公园内山和丘陵被茂密的乳香黄连木、油橄榄、非丽、穗菝葜所覆盖。东南坡是乳香黄连木和野橄榄等常绿高灌木,常绿矮灌木、常绿高灌木与等优势种的大戢组成的稀疏群落。北坡生长的是腓尼基桧。山上的其他灌木有长角豆、方楔柏、柑桔。多种北突尼斯植物中包括:香科植物,隐花草。沼泽地植物分成几个地区。沼泽水塘和开阔水面生长着蓖齿眼子菜、角果藻、水马齿、川蔓藻。湖的最西部蓖齿眼子菜生长极茂盛,可以作为大群水禽的食物来源。湖边窄窄地长了一圈芦苇,离开湖岸的地方主要是?草、灯心草。沼泽地还长有突尼斯不常见的毛茛。较为干旱地区和排水良好的山脊上生长着大麦、毒麦、野胡罗卜、欧洲夹竹桃和枣。
    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多样,造成公园内动物群落多种多样。例如,虽然含盐沼泽边缘的无脊椎动物属于淡水形,主要的无脊椎动物却是典型的海水型。湖中繁密的眼子菜蕴藏着大量的动物种群。有沙蚕属动物、钩虾、蜾嬴蜚、?螺、蛤、蟹。主要鱼类有鲻鱼、海鲈、?、芬塔西鲱。浅水区常见鱼类有条纹秘?。沼泽和湖中可以发现爬行类的湖蛙和水龟。
    伊其克乌尔湿地是整个地中海地区古北区水禽最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一次记录到的鸟类多达30-40万只。记录在案的种类超过185种数量最大的种群是肉垂雉(39000)、红头潜鸭(120000)、骨顶鸡(36000)。大群的骨顶鸡和灰雁(700-3200)表明伊其克乌尔是这些鸟类在马格里布地区的最重要越冬地。1977年记录到的濒危白头鸭数量达600只,占世界已知总数的4%。其余发现的鸟类有绿头鸭,大量绿翅鸭,针尾鸭,琵嘴鸭,黑翅长脚鹬,靴雕,游隼,白头鹞,领燕?。大量的白尾鹞、芦苇莺。候鸟白鹳、黑鹳和彩?。紫水鸡在茂密的芦苇从中哺育后代。伊其克乌尔的哺乳动物不超过10种,最常见的是水獭。有大量的野猪、麝猫,以及少量豪猪,?,野水牛。
    数世纪以来,伊其克乌尔一直作为国家狩猎保留地。这里的野牛据说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意大利引进,一是迦太基时代就有并且繁衍至今,后来被作为狩猎动物保护起来。
    伊其克乌尔的人类居住史已有几千年了。紧邻公园的地区人口非常密集,并有一些大城市如比塞大和马特尔(南面15公里)。公园边上的小村子人口还在增长,可能会接纳公园内的130家住户。饲养有2000多只牛、山羊和绵羊。耕种800公顷粮田。农耕繁忙,还有果园和牧场。公园内居民大都受雇于采石场。起初游客很少,森林管理局和旅游董事会的自然历史旅游宣传计划内容广泛。1987年入园人数23000人。1988年春季6周达2500多人。参观者41%来自学校,6.6%来自国外。1989年春在大英博物馆资助下建立了一座生态博物馆/信息中心。北部山坡设有小型博物馆和图书馆。
    早期对1947-1949年出土的古生物发掘物进行了研究。在突尼斯地矿部主持下进行了地层学和化石学研究。突尼斯国家海洋地理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伦敦大学及突尼斯大学共同开展了伊其克乌尔湖环境研究。1963年起突尼斯与伦敦大学、国际湿地和水禽研究所合作实施水禽观测研究计划。公园研究机构预定1989-1990旅游季节开放生态博物馆。伊其克乌尔湖和湿地成为成千上万迁徙鸟类的停留地,如大雁、鸭类、鹳类、火烈鸟。一度绵延北部非洲的一系列湖泊只剩下了伊其克乌尔湖。
    为保护伊其克乌尔湖而成立的国家公园是地中海地区最主要湿地之一。对众多的古北区越冬水禽和多种陆生及水生生态系统特别重要。公园同时保存有具有国际重要价值的哺乳动物化石。1977年制定管理规划,后并入国家公园法。随后增加了水域管理附加研究规划。整个保护区分片划分。包括伊其克乌尔湖中心区、伊其克乌尔山区、沼泽环境区以及外部6000公顷缓冲区。主要目标是控制湖水水位和含盐量,保持扩展眼子菜,为迁徙鸟类提供食物。现在需要修建水闸来控制湖水含盐量,限制海水倒灌,遏制淡水流失。
    因人类活动对伊其克乌尔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所以1996年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上游的两座水坝消减了入湖淡水。1996年突尼斯环境部发布报告指出,流入湖中的淡水严重减少,导致湖水和沼泽地含盐量上升,进而改变了食物链,原因是冬季水禽的主要食物眼子菜大量减少。鸟类可食用的植物可能减少20%。湖边的芦苇完全消失迁徙鸟类减少。自1996年起,成群的野鸭、琵嘴鸭和黑尾塍鹬就看不到了。冬季水禽数量下降,灰雁数量一直在减少。所有依赖芦苇生活的鸟类都消失了。公园同时面临制度上的问题,如缺少独立机构和预算资金。大量裸露的石头与花岗岩采石场占据了伊其克乌尔山南坡。使山坡表面土质下降。公园内居民过度地放牧和砍伐树木。商业化捕鱼、伐木和农业开发造成另一威胁。1995/1996年大雨后,生态系统得到部分恢复,尽管灰雁和猎鸟类数量依旧很少,伊其克乌尔湖西部的冬季鸟类数量已经达到100000只。1996/1997年冬季降雨量很少,公园可能再次面临严重形势。
    评价:
    伊其克乌尔湖和沼泽是成百上千种候鸟,如鸭子、鹅、鹳、火烈鸟等迁徙移居的中转站,它们在这里觅食筑巢;伊其克乌尔湖还是最后一个延伸至整个北非的湖泊。
  5.突尼斯:杰姆的圆形竞技场
  

  中文名称: 杰姆的圆形竞技场
    英文名称: Amphitheatre of El Jem
    国家: 突尼斯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79
    批准标准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414-001
    杰姆的罗马圆形竞技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颁布的突尼斯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建于公元3世纪,被公认为北非最具吸引力的罗马时代建筑,在当时最大的竞技场中位列第四。椭圆外形和巨大规模(长150米,宽124米,周长457米,可容纳35000名观众)与我们熟知的现代运动场没有多大区别。这座非凡的建筑物体现出罗马建筑师和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也是罗马帝国鼎盛辉煌的见证。
    公元235年到268年间,罗马帝国由一连串的残暴军事独裁者统治。最早的一个是马克西米努斯皇帝,他的铁腕政策在罗马帝国的北非行省激发了一场暴动。在蒂斯杜斯(今天的杰姆),当地人因为橄榄油的跌价而穷困潦倒,罗马皇帝的沉重赋税激起了心中的怒火,终于揭竿而起。在巨大的竞技场上举行了庆祝,反抗者推举年老的北非总督(这一罗马时代职位相当于今天的美国州长)戈尔迪安一世为新的罗马皇帝。当时戈尔迪安因热心赞助体育活动,获得广泛支持,他是建造蒂斯杜斯竞技场的最热衷的支持者。然而,戈尔迪安错误估计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接受了皇帝头衔。他的野心只招来了一场灾难。忠于马克西米努斯的军队很快在战场上击败了戈尔迪安的部队,将蒂斯杜斯洗劫一空,还杀死了戈尔迪安的儿子。不久戈尔迪安在迦太基自己的别墅自杀。不管结局怎样悲惨,戈尔迪安热心帮助修建了竞技场,又在此登基称帝成为一代名人。
    公元3世纪早期,竞技场落成时,蒂斯杜斯成为罗马帝国北非地区第二大城市。但238年发生反叛后,忠于马克西米努斯皇帝的军队摧毁了该城,杰姆再没有真正恢复。城市虽然衰落了,竞技场却保留下来。尽管其中一些巨石被拆下运去修建别的建筑(包括凯鲁万的大清真寺),19世纪时部分墙体又遭破坏(为了赶走躲藏其中的又一批反叛份子),竞技场保留非常完好。
    除了恢弘的罗马圆形竞技场,杰姆满眼都被黄沙掩没着,寂静而又没有更多引人之处。不过竞技场很大,几乎和罗马城竞技场一般。外形也相当漂亮。没有丝毫瑕疵影响到它的庄严雄伟。一部分墙体不见了。这是17世纪时无知的人破坏造成的。当时藏在里面的不同政见者被土耳其统治者驱赶出来。为了暴露出这些人的藏身之处,竞技场的围墙也被炮火轰出一个大洞。
    评价:
    这里是北非最大的竞技场遗址,位于一个叫杰姆的小乡村。这个建于3世纪的巨大的圆形竞技场能够容纳3.5万名观众,其建筑结构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庄严和庞大。
  6.突尼斯:迦太基(考古遗址)
  

  

   中文名称: 迦太基(考古遗址)
    英文名称: Site of Carthage
    国家: 突尼斯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79
    批准标准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II), (III), (V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届会议报告。
    据罗马史诗《伊利亚特》描述:为躲避兄弟的仇视,腓尼基的狄多逃离了泰尔王国,来此领导着这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从远处,你能眺望这座崛起的城市,泰尔人的领地,它就是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的迦太基。
    狄多是腓尼基古都――泰尔国王的妹妹。国王为谋取红财杀害了狄多的丈夫后,狄多带着自己的追随着,扬帆出海,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新王国。在北非的海岸,她建立了一个宏大的城市;特洛伊城的王子,罗马帝国创建者之一的埃涅阿斯为寻找一个建立罗马帝国的合适地点,率领着他的舰队也到达的那里。
    狄多为城市取名“迦太基”(该词源于腓尼基语,意为“新的城市”)。
    当罗马与迦太基这两个强国之间的敌意不断增长时,大约在公元前264至公元前241年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开始了公元前218年的远征。结果,迦太基人战败,被迫割让了西西里,并支付了巨额战争赔偿。
    公元前218年,汉尼拔抓住机会,主动出击,横扫伊特拉斯坎(意大利西部一古国),并于公元前216年在卡尼尔战役中击败罗马军队。汉尼拔是迦太基的年轻军事将领。他率领3.8万名步兵,8000名骑兵,以及37头大象,越过阿尔卑斯山,出奇不意地攻占了意大利。这次奇袭至今仍传为美谈。
    汉尼拔连续数年转战意大利,并不断取得胜利,但在第二次迦一罗战争中,罗马人侵占迦太基,汉尼拔不得不率军返回。
    第二次迦一罗战争以汉尼拔在佐马战役中遭到失败而于公元前202年结束。
    公元前149年罗马人对迦太基举行了第三次宣战,接着迦太基城被罗马人围困、攻陷。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在一次据说长达10余天的大火中被焚毁。
    迦太基城在建筑上出色地体现了欧洲的艺术传统和风格,但它在罗马人的对垒中,表现得并不出色。
    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元老院一致同意了罗马政治家可图的坚决主张:迦太基必须被摧毁。迦太基,这座一度是罗马盟友但现又成为对手和敌人的城市,终于在公元前146年被毁。
    公元前6世纪,迦太基变得日益强盛。它建立了自己的舰队,并取得了好些殖民地。迦太基人在靠近托斐斯的地方建造了两个人工港口。这两个港口是他们海上的象征。许多现代游客对它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个港口为圆形的军港,中间一个小岛有着可同时容纳许多舰船的干船坞空间。据希腊历史学家埃庇尔的估计,这个军港能容纳200多条舰船。埃庇尔对该军港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考古学家的证实。与军港相连接的是一个大型的商用港口。这个港口的入口处现已被探明。
    迦太基城的市中心看来位于拜尔塞山一带(拜尔塞一词原意为“牛皮”。据说狄多刚到达时,取得的土地并不多,一张牛皮足以将地圈起来了)。现在,拜尔塞山有一座考古博物馆。考古勘察家们对山坡进行了发掘,发现那里有一些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期和2世纪初期的房屋及店铺。但绝大多数至今仍可见到其遗迹的建筑物――例如圆型竞技场,安东尼式浴池的底层,和一些别墅――都留下了强大的罗马征服者的痕迹。要分辨历史事实和传说,有时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有些线索仍然扑朔迷离。甚至迦太基城建立的日期也无法确定。据文字记载,迦太基是建于公元前9世纪的末期,然后考古发现的遗物却表明,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以前,那里根本无人居住。最初的考古发现,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个名为托斐斯的地方,显然曾作为向女神坦尼特贡奉的祭坛。那里,大量的儿童被作为祭品。月光下的宗教仪式上,一些2―3岁的儿童被祭奉给拜埃尔――古代腓尼基人信奉的太阳神。将一些名门望族的成员和来世所需的用品一起关入墓穴,进入另一个世界,这种做法在那里墓穴,进入另一个世界,这种做法在那里似乎是一种传统。关于狄多死亡的传说可能基于一种原始的思想:一个国王或皇后的去世会造福于这个国家.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2 01:29
苏ICP备2024131517号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Processed in 0.040068 second(s), 6 queries,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狼窝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