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發言一下,但我不知尺度為何,如不適當請版主刪之..
關於簡體有其歷史上形成的因素,在此不是要論述其存在的意義.
簡體字雖有小部份是草書而來,但基本上很多是跳空修改而來,沒有什麼一脈相傳的道理,
就兩點提出我的看法.
1.一字多義
舉例來說 "面"這個字,光看一個字,在繁體字來說, 不管是具像的"臉"或是抽像的"平面",其實意義上是可以聯想的,
但簡體字卻憑空冒出個 "麵"的意思, 跟原本的"面"的意義完全無關,只是當初因為同音,而便宜行事.
如果不看上下文是容易造成困擾. 如之前有人提的"髮""發",也是同樣現像.
原本一字多義是中文的一大特色, 這樣才有隱喻,雙關,話中有話之類的文學性,但跳空的一字多義實在是很難聯想.
(像拉丁文就是太沒彈性,沒有太多糢糊空間,才被用來當學名使用)
2.字體簡化
字體簡化雖然方便書寫,但因為字間差異少了,反而增加辨識上的困難.中文跟其他國家的拼音字不同,
方塊字的辨識速度就是比拼音字辨識的速度快,比方高速公路招牌,行車安全上有其優勢.而字體簡化減少這種優勢.
個人是認為目前電腦化時代,已經沒什麼機會提筆書寫,當初簡字的優點好像也很難突顯.
不過還是鼓勵大家能書簡識繁,當然另一邊書繁識簡,交流比較無障礙
PS.
正體中文這種說法,也是近年來才如此說的,印像中是這樣的..
原本傳統中文就只有一種,後來有了簡體字,為了與之區別,大家很直覺的以繁體稱之.
近來有些學者認為既然傳統中文就只有一種,為何要以繁為名? 故以正體稱之.
|